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49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246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概述了南昌大知引桥工程中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弱地基的经验;介绍了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全过程的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2.
湛江强结构性粘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3.
软土地基的沉降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论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进行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神经网络的BP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BP算法的学习收敛速度和网络性能的稳定性.神经网络法预测路基沉降的难点之一是合适的训练样本构造问题,论文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训练样本”构造方法,且应用效果良好.利用路基沉降量实测资料直接建模,采用BP网络计算的改进算法,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大约4个月之后的沉降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4.
文章根据水泥深层搅拌法在广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对水泥深层搅拌法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5.
126.
龚文惠  赵旭东  邱金伟  李逸  杨晗 《岩土力学》2019,40(6):2099-2107
饱和软土的自重固结涉及许多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而现有分析方法一般基于线性假设,将固结控制方程简化,在沉降变形较大的情况下并不合理。基于Gibson大变形固结方程,推导在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条件下的边界条件,综合考虑饱和软土的自重特性与非线性压缩、渗透关系,采用稳定性较好的Crank-Nicolson型差分格式离散并求解非线性控制方程,并从孔隙比、沉降、孔隙水流速3个方面将数值解与CS2固结数值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土层不同初始厚度和初始孔隙比对自重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厚度与初始孔隙比较大土层最终沉降也较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得出的数值解精度较高,实现了高度非线性固结方程的快速求解,其成果更能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的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27.
陈涛  宋静  翟超 《岩土工程技术》2019,(3):149-153,F0003
以天津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工况下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支护桩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变化规律,对其所受到的时空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施工对支护桩及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影响,位移主要发生在土方开挖阶段,尤其是土方开挖阶段第三步,位移增量较大,变化速率较快,在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位移逐渐趋于稳定;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呈现出"鼓肚"状变化趋势,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附近;周边地表位移最大值点出现在距离基坑边6 m(即0.51H)位置处,位移变化曲线呈盆状,至基坑地下结构施工完成时,最大位移出现在DB2-3监测点,位移值为-22.7 mm,约为0.19H%;提出建议在基坑南侧和西侧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取代原设计支护形式的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土工试验、~(14)C测年及古生物鉴定,从莱州湾滨海地区的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中识别出3种古地理沉积环境。分析发现,软土黏粒含量高、呈暗色调,属埋藏型。颗粒级配、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指标差异则指示了同期异相沉积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采取Q型聚类分析,将莱州湾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划分为下三角洲相沉积软土、潮平相沉积软土、湖沼相沉积软土。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滨海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为合理选取土工试验参数提供沉积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天然地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制度需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土地制度中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从创新土地供应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收储制度,以及土地税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0.
本文阐述了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的地层分布和岩土体工程性质特征,提出了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并为场地工程建设提出了地基基础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