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899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酒东盆地红山地区下白垩统含铀目的层中黏土矿物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X)等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含铀目的层碎屑岩的源岩主要是碱交代的酸性岩浆岩,其黏土矿物类型主要为高岭石,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既有陆源高岭石,也有自生(蚀变)高岭石;高岭石化带(浅色带)可以作为该区铀矿找矿的主要标志层,其厚度和蚀变强度等可以作为判断该区铀矿富集程度的依据之一。绿泥石主要为自生绿泥石,与高岭石形成于不同时期,可能是由高岭石转化而成。黏土矿物研究显示,该区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由温暖潮湿气候逐渐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2.
福州地区结构性软土次固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州地区浅层软土的结构性特征,特进行了一组原状土和相应的重塑土的一维固结试验。通过原状土和预压后软土的一维次固结试验,探讨了软土的次固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固结曲线明显不同,说明福州地区浅层软土具有结构性;原状土主次固结的划分以及次固结系数Cα与结构强度有关,经预压结构破坏以后土样的主次固结分界及次固结系数Cα主要受预压荷载Pp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北部陆坡50 ka 以来黏土矿物来源与输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 AMS14C 定年的基础上,对南海北部 KNG5站和 KNG7站柱状沉积物中的粒度和黏土矿物进行了研究.KNG5孔黏土矿物组合的基本特点是以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为主,蒙脱石含量次之.而 KNG7孔黏土矿物组合的基本特点是以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含量次之.物源分析进一步表明, KNG5和 KNG7孔高岭石主要来自于珠江,蒙脱石主要由吕宋岛提供,伊利石和绿泥石分别由珠江和台湾提供.相对于 KNG5孔而言, KNG7孔沉积物受珠江影响较小,而受台西南影响较大.由物源分析推测,珠江对南海北部的物源供应存在一个明显的界线,而这一界线可能位于 KNG5孔和KNG7孔之间,越过这一界线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南海北部陆坡陆源沉积物受珠江影响明显减弱,而主要由台湾贡献.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 考察了改性剂PACl 添加比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在一定比例的PACl 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 最佳改性比例为5%, 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7、712.56、723.14、732.56 μmol/g;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利用Weber-Morris 模型测定四种氨基酸内部粒子扩散常数, 5%改性条件下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内部粒子扩散常数分别为0.847、0.567、0.780、0.603。热力学研究表明,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是C 型等温线, 5%改性条件下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热力学自由能分别为?1.99、?2.41、?3.16、?2.94 kJ/mol, 说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5.
A heavy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a monsoon depression happened in the summer of 2005. This process was first diagno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as discussed~ then this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Asia and the low vortex in the Meiyu fro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directly resulted from a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large-scale environment provided a favorable background for the deepening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as as follow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re existed a convective cloud band to the south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hich lay in a convectively instable area, with a relatively strong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ascending motion matched well with a moist tongue, a convergence area, and a band of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depression had an obviously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but no circulation from above 300 hPa. The monsoon depression corresponded to convergence and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 levels, but to divergence and negative vorticity in the upper levels. The upward draft of the depression could reach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west of the depression, while the descending motion lay in the east. There was a low-level jet to the south of the depression, while the upper-level jet was not obvious. The depression was vertically warm in the upper levels and cold in the low levels, and the axis of the depression tilted southeastward with height, whose characteristics were different not only from the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Asia but also from the low vortex in the Meiyu front.  相似文献   
996.
匈牙利布达佩斯在建地铁4号线布达段广泛分布中渐新统灰绿色、黄褐色的黏土岩,黏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对地铁工程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阐述了地铁4号线的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讨论了布达段黏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对黏土岩的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黏土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石英、云母、黄铁矿等,具有弱膨胀性.随着黏土岩风化程度的加深,颜色由深灰色向灰褐色变化.通过对黏土岩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发现黏土岩在天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均较弱,抗变形能力较差,风化带黏土岩的抗剪能力较弱,新鲜黏土岩的抗剪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7.
基于ERDAS研究华北平原第四系黏土微观孔隙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地面沉降漏斗中心分层标土柱黏土试样的环境电镜扫描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和ERDAS软件的图像处理技术,求取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典型区第四系黏土微观孔隙分布的分维数,得出华北平原第四系黏土微观孔隙分布分维值随埋深的增大呈现总体减小、局部增减交替的特征.并结合黏土试样的空间位置、密度值、矿物组分、化学成分及地下水等因素,探讨了华北平原第四系黏土微观孔隙分形特征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阐明黏土方法治理有害赤潮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了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和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黏土对营养盐,尤其是磷酸盐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随水体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为:有机改性黏土Ⅰ〉有机改性黏土Ⅱ〉有机改性黏土Ⅲ。通过有机改性黏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再释放作用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磷酸盐释放作用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有机改性的黏土有利于提高其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降低对磷酸盐的解吸率,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虽然少量被吸附的磷酸盐能缓慢释放,但仍不足以维持赤潮生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利用有机改性黏土治理赤潮能显著改善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有利于治理赤潮后的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999.
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重建古环境,对宁东2井进行孢粉分析和黏土矿物测试,建立孢粉组合、孢粉谱。延安组下部为Inaperturopollenites- Psophosphaera- Protopinus组合,地质年代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延安组上部为Cyathidites- 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组合,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下/中侏罗统界线位于钻孔2144. 5~2153. 0 m之间。据孢粉谱建立的古气候和古植被得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为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植被类型为针叶林,中侏罗世早期总体为亚热带湿润型,植被面貌有早期的针阔叶混交林- 草丛型向晚期的针叶林- 稀草型转变。两组合总体上反映的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湿度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变,温度由低向高转变,孢粉谱所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与黏土矿物指标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气候的转变对该地区聚煤作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在确认我国GB 50011-2001规范及欧洲EC-EN1998-1规范在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取值、对R-μ基本规律的贯彻程度以及框架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中国规范和欧洲规范两个延性等级分别设计0.4g高地震风险区的3个3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并详细对比其在强震下的抗震性能,得出了中国9度0.4g区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态总体上与同一地震风险区欧洲规范高延性和中等延性两个等级的框架结构相近的初步结论;同时对这两部规范设计规定的差异给抗震性态带来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分别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