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04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烧绿石超族矿物是指通式为A2-mB2X6-wY1-n(m=0~1.7,w=0~0.7,n=0~1.0)的氧化物。IMA-CNMNC2010年批准了烧绿石超族矿物分类命名的新方案,该方案中将B类离子用于分类,而A、Y类离子用于命名,并对已发表的烧绿石类矿物进行了重新认定。目前已有16个烧绿石超族矿物种被IMA-CNMNC正式认可,另有15种被定义为可能的新矿物种,但尚待进一步研究,在充分描述后有望得到IMA的批准承认,所有不符合新命名规则的矿物名称都将废弃。我国的烧绿石超族矿物较为丰富,并有其特点,同一个矿区产出的不同颗粒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较大,部分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有不同程度的非晶质化。对其进行的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晶体结构和离子占位研究对该类矿物的分类命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2.
对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一带出露的典型榴辉岩和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温压条件综合研究。榴辉岩可分为蓝闪石榴辉岩、钠云母榴辉岩、绿帘石榴辉岩和蓝闪石榴角闪岩(退变榴辉岩)4类,蓝片岩可分为含蓝闪石石榴白云母钠长片岩、石榴白云母蓝闪片岩和石榴白云母蓝闪石英片岩3类。新鲜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钠云母+绿帘石,退变榴辉岩则为石榴石+蓝闪石+角闪石;蓝片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钠长石+石英。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石榴石变斑晶均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XMnXFe降低,XMgXCa升高,指示了升温进变质的演化过程。根据榴辉岩矿物共生组合、石榴石内部包体组合分布特征及传统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确定榴辉岩经历了4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硬柱石蓝片岩相进变质阶段、峰期榴辉岩相变质阶段(t=543~579℃,p=1.5~1.6 GPa)、峰后绿帘蓝片岩相退变质阶段(t=~450℃,p<1.0 GPa)和晚期蓝闪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t<400℃,p<0.5 GPa)。利用p-T视剖面图计算的榴辉岩、蓝片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与传统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十分相近,其中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t=520~550℃,p=1.7~1.9 GPa;蓝片岩峰期变质条件t=520~620℃,p=1.7~2.3 GPa。本文估算的榴辉岩峰期变质压力条件与前人根据柯石英的发现而认为研究区部分榴辉岩及其围岩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认识明显相悖,原因可能如下:① 后期退变质作用引起研究区榴辉岩全岩成分、矿物化学成分的调整,在采用Grt-Cpx-Phe温压计和以全岩成分为基础的相平衡模拟方法估算峰期温压条件时受到影响,从而使估算峰期压力条件普遍偏低;② 西南天山的榴辉岩可能并非全都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可能分别代表了不同变基性岩块在不同俯冲深度变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3.
9月30日,国庆前夕,秋高气爽,山西省垣曲县中心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场景中,中国·垣曲第三届观赏石推介会上,垣曲县县政府领导高兴的接过山西省观赏石协会授予垣曲县为"梅花石之乡"的牌匾(晋石协[2014]6号《关于批准垣曲县为"梅花石之乡"的通知》)。这是垣曲县的荣誉也是山西省的喜事,更是广大石友、石农和石商期盼已久的大事。"梅花石之乡"的命名可以使梅花石作为山西知名品牌迈向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954.
The Guomangco ophiolitic melange 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hiquanhe- Yongzhu-Jiali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SYJMB) and possesses all the subunits of a typical Penrose- type ophiolite pseudostratigraphy. The study of the Guomangco ophiolitic melan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vestigat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YJMB. The mafic rocks of this ophiolitic melange mainly include diabases, sillite dikes, and basalts. Geochem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dikes mostly have E-MORB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signature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is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SYJMB. The basalts have N-MORB and IAB affinities, and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harzburgites shows a composition similar to that of SSZ peridot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Guomangco ophiolitic melange probably originated in a back-arc basin. The Guomangco back-arc basin opene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which was caused by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 in central Tibet. The main spreading of this back-arc basin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the basalts were formed during this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ck-arc basin, the subducted slab gradually retreated, and new mantle convection occurred in the mantle wedge. The recycling may have caused the metasomatized mantle to undergo a high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and to generate E- MORB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MORB-type dikes probably crystallized from melts produced by about 20%-30% partial melting of a spinel mantle source, which was metasomatized by melts from low-degre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ubducted slab.  相似文献   
955.
甘肃大型变形构造及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变形构造带是地球表层重要的构造现象,它们记载了地壳的构造变形(走滑错移、逆冲叠覆和伸展滑移)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根据大型变形构造定义及其分类原则,将甘肃省大型变形构造划分为3大类10种类型,初步厘定出大型变形构造带23个,简要叙述了主要大型变形构造规模、产状、构造层次、物质组成、变形期次等基本特征,探讨了大型变形构造与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关系,从全省北山造山带、祁连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带一盆”的构造格局出发,探讨大型变形构造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56.
三维绿量LVV突破了二维绿化指标的局限,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植被区域空间构成的合理性。本文研究利用遥感图像光谱信息与植被三维绿量之间的关系,以京港澳高速长潭段为试验区,构建基于遥感和地形因子的高等级公路路域三维绿量HLVV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用其估算路域三维绿量可行,有助于客观评价路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57.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笔者在果干加年山地区的展金岩群湖南山岩组中发现了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这种新的高压变质岩石类型,文中以其为研究对象,做了较为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二期的变质作用:第一期早期绿片岩相,形成了片理S1,其pT条件为T=425~434℃,p=300~500MPa;第二期主期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岩石主期片理S2,其pT条件为T=472~481℃,p=1200~1700MPa。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是榴辉岩折返过程中构造事件的产物,这期折返事件形成了218~220Ma的一期蓝片岩相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陈文  施建荣  张彦  王生云 《地质通报》2010,29(12):1815-1824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以片石山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片石山地区的榴辉岩为低温型榴辉岩,围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500℃,p=2.3GPa。已获得230~244Ma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石榴子石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误差范围内具有相同的Ar-Ar年龄,为210~220Ma,代表了榴辉岩及其围岩冷却抬升至近地表的时代。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具有和片山地区榴辉岩相似的野外产状、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围岩。Ar-Ar年代学研究显示,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在240Ma左右即已折返并抬升至近地表,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明显要早于片石山地区。  相似文献   
959.
北秦岭宽坪岩群的解体及新元古代N-MORB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本文通过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测年方法研究,确定宽坪岩群中的变基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943Ma,宽坪岩群中的变质沉积岩原岩形成于小于600Ma。因此,本文提出宽坪岩群从地层学意义上应予废除或解体。即宽坪岩群中变沉积岩与变基性火山岩不属于一个延续的沉积层序,是晚期构造运动将这些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混杂叠置在一起。宽坪岩群中绿片岩类具有典型N-MORB的特征,属于新元古代一套蛇绿岩残片,代表格林威尔造山期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60.
硬玉石英岩是大别—苏鲁超高压(UHP) 变质带内重要超高压岩石类型之一, 其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 对于全面了解超高压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3个样品中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和石英进行显微组构和透射电镜(TEM) 的初步研究.晶格优选方位(LPO) 测量成果表明: 硬玉组构类型与绿辉石相近, 为L, LS型; 石英组构类型主要为单斜对称.TEM研究表明硬玉滑移系以(100) [001]、(110)[001]及(110)1/2[110]为主.石英中位错发育, 滑移系以(0001)[1120]底面滑移为主, 代表硬玉石英岩折返过程中经历的区域性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