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古海洋生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前,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扬子地台发生了真核生物进化与辐射的事件。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化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磷酸盐化或硅化保存的微体化石群;另一种是在黑色页岩内发现的宏体藻类化石群。对陡山沱期古海洋中的生物群从类型、分布、生物群组成和生物地层等方面进行探讨,系统地概况了中国南方陡山沱期生物事件的整体面貌。相对于埃迪卡拉生物群,陡山沱期的生物群更接近新元古代大冰期过后生物复苏时的最早形态,表明陡山沱期是真核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2.
The Jianchang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localities of the precious fossils of Jehol Biota in western Liaoning. The fossil-bearing horizons are mainly in the Yixian- and Jiufotang formations. In the Weijialing- Yaolugou of southwest Jianchang Basin, many precious fossils have been found at Luojiagou Bed of the 2nd Member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and at Xidian Bed of the 1 st member of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The geologic sett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precious fossil-bearing beds we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43.
辽西早白垩世早期热河生物群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巩恩普  梁俊红  李小冬  王春红  崔显德 《地质学报》2007,81(1):1-8,图版Ⅰ-图版Ⅱ
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义县组以产出精美的热河生物群而闻名于世,热河生物群研究的每一个重要进展都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然而热河生物群产出的古地理环境和盆地沉积特征的研究由于受到后期构造破坏和风化作用的影响,难以开展详细的野外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本次系统的野外沉积学工作表明,辽西地区义县组6个沉积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区域沉积环境属于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湖泊沉积体系。从老公沟层到金刚山层经历了沉积环境的频繁变化,岩相类型和岩石组合频繁更替,碎屑供给充分,快速沉积的演化过程,最终完成了盆地充填。全部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河流和湖泊两大类。河流沉积相在义县组各沉积层的早期占据主体部分,每一盆地构造演化旋回的沉积阶段都是从洪积扇到河流相开始的,并受当时的地质、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别向淡水湖泊沉积和咸水湖沉积演化。在以河流沉积为主的盆地充填阶段主要由洪(冲)积扇组合、洪泛平原组合和湖岸平原-三角洲组合三种组合模式构成。湖泊沉积主要由静水深湖沉积模式和半咸水湖的(膏盐)碳酸盐沉积模式构成。  相似文献   
144.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45.
第四章 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不倦追求 一位后辈才俊的传奇经历 一个农家小院的不灭灯火 命里注定,侯连海只能把事业的辉煌写在后半生,因为他的前半生处在中国不需要古鸟类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6.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7.
辽宁黑山恐龙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8,22(3):227-231
在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煤矿沙海组下部发现一颗恐龙牙齿化石,鉴定为Asiatosaurussp.,时代属早白垩世,对我国北方热河生物群时代归属研究及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生物混生现象是指不同生物古地理区系的生物出现于同一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表明它们曾同时或略为先后地生活或埋藏在一起。中国东北地区早二叠世时期出现明显的北方冷水动物群(归属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省)与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归属特提斯大区内蒙-吉林生物省)的混生现象;晚二叠世出现安加拉植物群(An-garaflora)与华夏植物群(Cathaysianflora)的混生。对于这些生物混生的机制及阻隔生物迁移扩散的障岩的详细研究,对于解决中国北方二叠纪古海盆性状和南北板块最终缝合带的位置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9.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生物群中保存的大量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为古生物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目前已报道了囊胚期之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化石标本,并且初步建立了从光滑球形胚胎化石Olivooides到带有瘤刺的锥体化石Punctatus的发育序列,而对卵裂期的胚胎化石却鲜有报道。基于通过醋酸浸泡获得的多枚卵裂期、囊胚期及原肠胚期的三维化石标本,加上应用岩石切片技术获得的卵裂期胚胎化石的切片标本,共同见证了从单个卵细胞(Olivooides)经卵裂到囊胚、原肠胚的完整胚胎发育序列。新化石材料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宽川铺生物群中卵裂期胚胎化石的空白,完善了从单个卵细胞(Olivooides)经卵裂到囊胚、原肠胚,再到孵化的锥形幼体(Punctatus)的完整胚胎发育序列,而且通过与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卵裂期细胞胚胎化石及一些现生的低等动物卵裂期胚胎的对比,对揭示Olivooides胚胎的卵裂过程和特点,探讨其亲缘关系,以及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50.
唐烽  金幸生  王约  丁明  赵元龙  高林志 《地质论评》2014,60(5):1009-1018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埃迪卡拉(Ediacaran)纪(震旦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或触须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南贵州震旦纪陡山沱组一类保存完好丰富的被确认为藻类的碳膜化石——革辛娜藻Gesinella,具有完整的须状固着构造。这一须状构造的形态和大小与Hiemalora非常相似,致密加厚的基部及其周围辐射状分布的丝状或须根状构造,可以分别和后者的中央盘以及周缘突起的"触须"相比较。陡山沱组的这一类碳膜化石同时保存有明显巨大的形同藻类的叶片和固着器,为研究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底栖印痕化石提供了新的认识,即:盘状的Hiemalora可能是多细胞藻类的固着器官,而不一定是最初解释的似水母动物或其它叶状体生物的固着构造。不过,证实这一点尚需更进一步地研究埃迪卡拉纪生物的保存方式和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