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化石保存精美、并拥有大量软驱体化石的中寒武世最早期的凯里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后我国发现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含有10个门类110属动物化石,与澄江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共同组成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以大量棘皮动物和浮游的掘头虫类三叶  相似文献   
92.
应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与建平马杖子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约束为158Ma,最老年龄约束为164Ma。综合研究表明,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和建平马杖子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道虎沟生物群发育于164~158Ma的地质年代期间,地层柱上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同时,依据道虎沟生物群及上覆火山岩被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及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不整合覆盖,下部平行不整合于由砾岩、砂泥岩夹煤线或薄…  相似文献   
93.
足杯虫(Dinonischus)是一种珍稀的单体悬浮滤食的表栖生物,足杯虫由锥形的萼上环绕着苞片及细长的茎组成。内脏团和胃囊位于萼腔内。由于足杯虫与现代内肛虫类动物外形和生活方式比较相似,曾被认为可能是现代内肛虫的原始祖先。足杯虫全球只有布尔吉斯、澄江生物群中有产出。本文报导的足杯虫是凯里生物群中惟一的一块标本。凯里生物群足杯虫的发现扩展了它的地理分布,表明此类珍稀动物也可生活于深水环境。足杯虫Dinonischus在凯里生物群的发现@彭进$贵州大学资源与环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03古生物地层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阳,550…  相似文献   
94.
柳永清  金小赤 《地质通报》2002,21(8):592-595
通过对凌源盆地含2个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序列及相关地层的野外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产出地的地质背景及构造特征,阐述了凌源盆地含中生代生物群的地层层序及其与周边地区中生界的对比关系。西台子和帽子山一带含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对应白垩系义县组,确定含道虎沟生物群沉积层序的地质年代还需进行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5.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华洪  胡云绪 《西北地质科学》1997,18(1):70-75,T001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生物史上最早的后生动物是伊迪卡拉动物群,由软躯印痕化石组成,多数学者认为是刺胞动物,年代约6 ̄7亿年前,而多门类骨骼化石的出现则是寒武系底界的标志。震旦晚期虽有少量报道,但其层位不低于陆山陀组。但是,陈耳化石因其年代古老(12亿年)而又显示多样的贝壳或骨骼的性质,学术界反映谨慎,认为将其归为可疑化石较为可靠。笔者从化石的保存特征、形态组合面貌、有机与无机成分分析和结构构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97.
洛南生物群化石体表面大都具有一层黑色碳质薄膜,并且普遍具有次圆形或长椭圆形形态,因而与立体保存的Chuaria或Tawuia等宏观藻类易于混淆。对比研究表明,洛南生物群在化石体保存方式、主要化石形态、化石体表面构造、化石体壁结构、体壁厚度、壁厚与化石直径比以及化石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与宏观藻类化石有着质的区别。三维立体保存的介壳状的生物体形态,较厚的体壁及三层式结构更多的显示壳状实体化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
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将广义的热河生物群进一步划分为晚侏罗世热河动物群(狭义)和早白垩世阜新生物群,并讨论了上述生物群的演替与侏罗、白垩纪之交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地质事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辽宁西部九佛堂组昼蜓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于辽宁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段地层中的昼蜓化石(孟氏丽昼蜓Abrohemeroscopus mengi Ren,Liu et Chen,2003)与北京西山卢尚坟组的巴依萨昼蜓(Hemeroscopus baissicus Pritykina,1977)在形态上比较相似,但在演化程度上更为原始,主要体现在后翅臀套较小(仅有6~7个翅室),径增脉(Rspl)缺,后翅CuAa脉弯曲、带有5个明显的后分支,前翅MP脉短、终止于翅后缘近翅结处,翅痣下有一个明显的支脉,后翅CuAa和MP域基部较窄、在三角室下方仅有1排翅室。据此,九佛堂组上段的地质时代定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Hauterivian)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0.
热河生物群中蜘蛛和蟹奴化石几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平 《世界地质》2004,23(4):313-320
由于蜘蛛身体表面所覆盖的体壳较薄,通常保存为化石的几率较小,因此,蜘蛛化石是一类较为稀有的化石。热河生物群中的蜘蛛化石迄今尚未进行过系统描述。本文报道了属于Araneidae Leach,1819(园蛛科)、Gnaphosidae(平腹蛛科)和Theidiidae Sundeva1833(球腹蛛科)6个蜘蛛新种:Araneus liaoxiensis sp.nov.,A.aethus p.nov.,A.reheensissp.nov.,A.beipiaoensis sp,nov.,Gtuzphosq liaoningensiss p.nov.和Theridion atalus sp.nov.;以及蟹奴幼虫的一个化石新属种Mesosacculina papposa gen.etsp.nov.。这些化石均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