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水库环保疏浚及板框脱水工程中余水水质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余水发生后的水质以及在各处理环节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规律探讨了疏浚尾水的排放标准.结果 表明疏浚余...  相似文献   
332.
吕晓倩  张银龙 《湖泊科学》2016,28(3):616-623
多数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而目前关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入侵性潜在影响的研究仍旧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和模拟沉积物淹埋(3 cm厚基质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克隆整合特性对粉绿狐尾藻耐受基质淹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总匍匐茎长度和分枝数,而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受淹埋分株的这些生长指标;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分株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克隆整合显著提升了受淹埋分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此外,克隆整合显著降低了受淹埋分株的冠根比.以上结果表明:克隆整合效应能显著提升粉绿狐尾藻在基质淹埋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有助于其生长;能改变受胁迫分株生物量分配,提升其资源获取能力.因此,异质性环境胁迫下,粉绿狐尾藻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整合属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3.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数据对洪湖沉水植被进行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构建自1950s以来洪湖主要优势沉水植物群落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群落分布图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穗状狐尾藻群落面积从1950s占全湖的6%增加至1990s的65%,而后急剧下降至2010年的2%,然后又恢复至2014年的15%;微齿眼子菜群落面积从1950s的10%增至1990s的65%,然后下降至2014年的38%;金鱼藻群落面积从1980s的6%增至1990s的39%,2010年以后则稳定在25%;轮叶黑藻群落面积1950s占全湖的32%,随后急剧下降至1980s的6%,2000年以后逐步增加,至2014年为15%.1950s1990s,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群落分布范围从周边向湖心扩展,而轮叶黑藻群落从湖中心消失;2000年以后洪湖沉水植物群落分布破碎化明显.分析认为,1950s 1990s的围垦和水文过程变化,1990s 2005年的围网养殖、水生植物过度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水质恶化等,以及2006年至今开展的拆围和生态修复是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议取缔围网,控制入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生植被恢复,但同时增加水位变幅,促进植物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沼泽化重演.  相似文献   
334.
以鼠尾藻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岩藻黄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温度及时间对岩藻黄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90%甲醇溶液,料液比1︰33,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25 h,提取率达到1.368 mg/g。  相似文献   
335.
孙静  黄冕  黄勇 《海洋与湖沼》2019,50(5):1154-1160
对首次发现于我国南海海域SabatieriaRouville,1903的三个种进行了描述。其中,弯刺萨巴线虫Sabatieria curvispiculata Gagarin.2013主要特征为:头刚毛较短(3μm),角皮具有不规则的侧装饰点,交接刺细长且双弯曲,雄体具有15个小的乳突状肛前辅器。锥尾萨巴线虫Sabatieria conicaudaVitiello,1970主要特征为:具有短的锥状尾,角皮具有侧装饰点,交接刺弯曲,前半部分较宽,中间有角质化的隔膜,后半部较窄且没有隔膜,雄体具有9个小孔状的肛前辅器。迁徙萨巴线虫Sabatieria migrans JensenGerlach 1977主要特征为:头刚毛较长(22μm),交接刺细长且弯曲,近端具有中间隔膜,雄体具有23个小的肛前辅器。  相似文献   
336.
鼠尾藻生长、藻体成分及其生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威海小石岛附近海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藻体成分和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月份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水体中硝酸氮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5~10月含量较低,11~4月含量较高;相对于硝酸态氮,氨氮的含量较低,随月份变动也较小;总无机氮的含量变化与硝酸氮含量变化趋于一致;总无机磷含量随月份的变动也较大,在2~6月含量较低,11~1月含量较高.鼠尾藻生长有着明显的月份变化,4~5月生长最快,6~7月藻体达到最大长度;侧枝一般在4月开始出现,7月达到最长.对鼠尾藻体内的碳、氮、磷、碳水化合物以及色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鼠尾藻体内的碳含量变化较小,一般在25.6%~33.0%之间;氮的含量变化较大,12~5月含量较高,超过3%,7~11月含量较低,低于3%;磷的含量也具有很大的波动,在11~4月含量较高,5~10月含量较低.色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12~3月含量较高,7~10月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7月时较高,最低出现在8~9月.  相似文献   
337.
在已构建好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F2代遗传连锁图谱上,使用WinQTLcart2.5软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定位,通过置换实验(1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对体重、各腹节长和尾节长8个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中,共检测到29个QTL,其中与体重相关的QTL(BW1.2)、腹节1长相关的QTL(A1L2.1、A1L9.2、A1L17.3、A1L26.4)、腹节3长相关的QTL(A3L16.1)、腹节4长相关的QTL(A4L26.1)、腹节6长相关的QTL(A6L20.3)及尾节长相关的QTL(T3L17.3)等9个达到连锁群显著水平(P=0.05),对性状的贡献率为11.14%—23.60%,其中位于第16连锁群(LG16)上的与腹节3长相关的QTL(A3L16.1)的贡献率为23.60%,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但它们的加性方向并不一样,除了与腹节1长相关的QTL(A1L2.1)和与腹节6长相关的QTL(A6L20.3)方向为负以外,其余7个主效QTL均呈正方向。本研究同时发现了与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如位于第1连锁群(LG1)上的分子标记D9f446、位于第17连锁群(LG17)上的M10f246、位于第26连锁群(LG26)上的SX18和位于第30连锁群(LG30)上的B2f260等,这些与QTL距离仅为0.01cM(厘摩)的分子标记,将为QTL精细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