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广西打狗河为例,对比分析河流东、西两岸地下河的土地覆盖差异及其对岩溶碳汇的影响。打狗河东岸林地占56.13%,耕地占15.15%;而西岸林地、耕地分别只占20.8%、12.95%。但西岸的裸岩和荒地比例大,分别占29.57%和25.95%,而东岸分别占14.19%和10.98%。植被和土壤覆盖差异导致了东、西两岸碳循环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差异,东岸地下河水的HCO3-、Ca2+、PCO2(平均分别是233.71mg/L、85.5mg/L、909.46Pa)明显高于西岸(分别为177.26mg/L、64.65mg/L、257.37Pa),而东岸的SIC、pH值(分别为0.12和7.40)又低于西岸(分别是0.38和7.85)。因此,东岸有更强的岩溶动力条件,东岸地下河的平均碳汇强度比西岸高14%,其中,东岸下桥地下河的碳汇强度是西岸旦峒地下河的3.7倍。东西岸地下河水的δ13CDIC、TOC资料也进一步证明了土地覆盖条件对地下河岩溶碳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主要由流纹岩组成, 含少量英安岩和粗安岩。流纹岩具有高硅、铝和钾,低钙镁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U, 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强烈亏损, 具负异常;高w(Sr)/w(Y)和w(La)/w(Yb), 低w(Y)和w(Yb)。稀土元素总量较低,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 具有中等的铕负异常。εNd(t)值为正值(+088~+266), tDM变化于5883~7164 Ma之间。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 Nd Pb同位素组成显示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为高钾钙碱性C型埃达克质岩, 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碰撞有关, 形成于早白垩世造山后加厚岩石圈跨塌阶段的板内伸展环境, 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部分熔融残留相为石榴子石, 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构建了适合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欧洲模式,实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污染负荷评价则考虑污染物在覆盖层中的衰减过程,利用折减系数实现污染负荷量化;最后,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耦合防污性能与污染负荷评价,实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文章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开展岩溶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整体地下水污染风险偏低,地下水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区域面积424.4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0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苏乡、东庙乡、六也乡局部等人类活动频繁与地苏地下河干流中下游段。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显示了岩性、坡度、岩溶网络发育等自然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平缓,岩溶发育程度强烈,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是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4.
福建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以棕红色砂层和黄橙色砂层的交替旋回变化为显著特征。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测定分析,对青峰老红砂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青峰剖面棕红色砂层以细砂为主,黄橙色砂层以中砂为主,细砂-中砂在剖面上呈现明显的交替旋回变化;(2)棕红色砂层和黄橙色砂层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以单峰加一细尾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粉砂、黏土;概率累积曲线以滚-跳-悬三段式为主,但两种砂层在组分含量、斜率等方面存在差异;(3)粒度参数呈现明显的波动旋回变化,可能指示沉积时期区域风力、搬运动力、化学风化强度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即棕红色砂层显示了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红壤化过程,黄橙色砂层则显示凉干气候条件下的黄壤化过程。因此,青峰老红砂旋回沉积表明第四纪晚期以来,福建东部沿海的古气候古土壤可能经历了南亚热带(赤红壤)和暖温带(黄壤)的交替变迁。  相似文献   
145.
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老泥石流堆积体上的地质灾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以川藏线二郎山隧道西引道公路别托段穿越的老泥石流堆积体为例,介绍其形成演化过程和物质结构特征,分析沿线各地质灾害点的成因,总结在这类流堆积体上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6.
“中国溶洞第一长”——双河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跃跃 《地球》2013,(10):86-87
正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的绥阳县境内,位于黔北喀斯特峰丛之中,于2004年由国土资源部授牌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18.6平方千米,海拔在600米~1700米之间,期间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巨大,形成了洞穴、峰丛谷地、峰丛洼地、盲谷、天窗、地下河、竖井、天坑等众多的地貌形态。地质公园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典型的白云岩洞穴——双河溶洞,其溶洞系统探明总长度已经达到了151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通过对工作区(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辉音敖包一带)的实地勘测,将工作区内前人所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重新认识:以地层学和年代学为依据,将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组合特征与火山活动规律相结合,将工作区内的晚侏罗世查干诺尔组及布拉格哈达组重新厘定为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对比于查干诺尔组下部,SHRIMP年龄为161~153Ma)、早白垩世玛尼吐组(对比于查干诺尔组上部,SHRIMP年龄为133 Ma)及白音高老组(对比于布拉格哈达组,SHRIMP年龄为133~129 Ma),这有利于建立地层统一的区域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148.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地史演化特征,根据本次对宝石洞的实地探测成果,总结了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再结合前人对成景机制的探讨,从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古地理和成景时代五个方面探讨了宝石洞景区的成景机制,指出多期次断层(破碎带)共同控制了宝石洞景观空间格局,岩溶作用始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是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系统的主要成景期,并对宝石洞中产出的宝石(玛瑙)成因作了初步的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149.
傅顺 《辽宁地质》2011,(4):45-45
近年来,抚顺市国土资源局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抚顺老工业基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大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0.
文孝贵 《地下水》2011,(1):150-151,153
通过分析西石门铁矿环境水文地质特征,依据水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简要阐述了矿区生产和老窿水的存在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矿区井巷工程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后地下水环境的一些变化趋势及初步预防措施,为将来矿区深部生产过程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