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2008年初云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红明  王灵  朱勇  梁红丽  黄玮 《高原气象》2009,28(4):870-879
2008年1月下旬~3月上旬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给交通、 电力、 通讯以及人民的生产、 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对云南高低层大气的异常状况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特征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 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风活动和云南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这次低温冷害过程主要发生在冷空气由北至南逐渐加强南压, 南支西风波动配合, 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之下。同时, 云南区域的大气异常状态表现出了明显的高湿、 强上升运动以及对流层中高层温度升高而低层温度降低。另外, 本文分析还进一步表明了2008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海水异常对这次云南低温冷害天气过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石家庄近53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祺  缪启龙  赵彦厂 《干旱气象》2009,27(2):118-122,134
利用石家庄1955年1月至2008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寒冷日数、冷积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冬季气温的突变和周期;研究了冬季变暖的背景下,石家庄冬季时间尺度的演变、冬季极端冷(暖)日的变化特征和严重冷(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石家庄近53 a冬季气温明显上升,最低气温的上升对冬季增温的贡献较大,寒冷日数与冷积温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冬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存在15 a和3 a左右的周期;近53 a冬季缩短了近4个候,主要体现在冬季结束时间的提前;冬季极端冷日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暖日日数年际变化加大;严重冷冬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而严重暖冬均出现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93.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的环流特征,具有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对于量值的模拟,三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与实况温度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均存在5~6 ℃的冷偏差;Grell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大于实况,Kuo-Anthes方案对于高原地区的降水量的模拟较为接近于实况,但模式对降水量的模拟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4.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锋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杨贵名  毛冬艳  孔期 《气象学报》2009,67(4):652-665
2008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包括4次过程),冷暖气团长期对峙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准静止锋稳定、少动,锋面较平缓;等θse经向和垂直向梯度不断加强;冷暖气团形成的逆温很明显;主锋区前部上空存在多层锋区现象;锋区渐强,最强时在10个纬度内南北温差超过20℃;相对湿度≥90%的高湿度区的移动趋势、范围、垂直伸展高度均与4次过程吻合较好;锋生函数的分布与等θse密集区的分布一致,呈向北倾斜上升状,滇黔地区准静止锋区域内,多数时间段有锋生发生,华南地区上空静止少动的锋生中心,正是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准静止锋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南北风交界线的移动趋势与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趋势一致,4次过程都伴有偏南风低空急流;当副热带高空急流逐渐加强、水平风垂直切变加强并向下伸展时,低空急流加强;高位涡舌向下伸展,高纬度的高位涡舌与主锋区的中高层相对应,中纬度高位涡舌与副热带锋区对应;湿位涡斜压项PMV2量级较小,但其与,4次过程的对应关系非常好;锋区上界和下界等熵面上的气流能较好地反映准静止锋区上、下界特征;约290 K等熵面上(锋区下界以下)在贵州均为偏东气流,这是贵州及江南大部分地区长时间维持低层冷气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积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探讨了南京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 56年来南京冬季平均气温是明显上升的, 而极端低温和冷积温上升更为显著; 南京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 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 90年代以后没有冷冬, 多为暖冬, 近10年为两年一遇, 80年代以来南京冬季明显升温, 90年代以来的南京冬季出现了持续的偏暖异常。  相似文献   
96.
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附枝菌群落呈半闭合的房室状,与肾状菌十分相似。房室状附枝菌群落可能是在微生物丘外部边缘受局部高能微环境(如水流、波浪等)的影响形成的。在其形成后,其保存状态则是由附枝菌的钙化作用及早期成岩作用决定。由于附枝菌构成其微生物岩的生长骨架,且该微生物岩不具备清晰的中型构造,故可称其为附枝菌格架岩,作为对微生物岩分类命名的又一补充。附枝菌格架岩一般生长于台地边缘或台地外部斜坡环境,其生长过程受水动力条件、阳光照射及海水清澈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98.
陈建敏  游维松 《岩矿测试》2009,28(6):603-604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67弄4号楼邮编:201203电话:021-38769510传真:021-50791310 E-mail:ji-jun.yao@perkinelmer.com网址:http:∥www.perkinelmer.com.cn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是一种澄清、水溶性好、碱性强的有机溶剂,作为显影液广泛使用在半导体及液晶显示器(LCD)产业的光刻制程中。由于TMAH的用途广泛,对于其中杂质含量的分析至关重要。在SEMI C46-03061标准[1]中明确给出了25%(质量分数,下同)的TMAH中杂质含量的限值,即每个元素含量在10 ng/  相似文献   
99.
《天文爱好者》2008,(10):13-14
最近,“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腿上粘上了一些块状物质,且在不停地变化和生长。块状物质集中于“凤凰”号北侧的那条支架腿上,通常处于阴影部分,所以块状物质的堆积可能是因为寒冷表面更易发生收缩所致。美宇航局的任务小组对这些块状物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凤凰”号的发动机在着陆期间融化了冰冻土壤,而块状物质就形成于泥块。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少量盐可能落在探测器的上面,开始吸引大气湿气,块状物质是湿气冻结并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0.
新西兰北岛Waiotapu地热区位于Taupo火山带中部,以发育众多的第四纪酸性火山岩而闻名。通过 X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激光拉曼等方法对区内一处于活动间歇期的小型火山口堆积物岩矿特征及特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口堆积物可分为3类:1)球粒流纹岩,矿物组成为:α方石英-PO鳞石英—正长石、奥长石、紫苏辉石—钛铁矿(钛磁铁矿);2)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矿物组成为:奥长石晶屑、塑性玻屑;3)硫磺土,矿物组成为:单质硫、长英质细粒岩屑。结合前人实验矿物学结论后认为,球粒流纹岩中的球粒体为富火山玻璃的流纹岩喷出堆积后在热水作用下脱玻化形成的,是酸性火山岩早成岩期表生蚀变阶段的标志;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则为岩浆喷溢出地表后,在塑性流动中冷凝结晶形成的,是酸性火山岩早成岩期冷凝固结阶段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aiotapu地热区酸性火山岩的表生蚀变模式,为酸性火山岩冷凝固结—表生蚀变阶段的岩矿特征及蚀变作用研究提供现代对比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