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以实测的流体资料为基础,初步揭示了塔北地区油田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塔北地区存在两股地下水流,南部生油区为压实水流,由南向北流动,北部为重力水流,由北向南流动,这两股水流交汇于雅克拉和轮南地区,向上封闭式内泄。无论重力水流或压实水流,皆为非海相成因、非浓缩成因溶滤水。表明:油气藏的形成绝大部分是寒武-奥陶纪生油层二次成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43.
春晓构造是近年来东海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点靶区之一,目前开发工作已准备就续。该区现有钻井5口,但测试结果各井差异较大。如何评价其含油气性特征?本文应用测井、地震和试油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春晓构造上的另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区块--春晓构造南高点断层上盘。  相似文献   
44.
利用物理测井曲线分析古气候变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本文在对取芯井涩中6井多种气候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涩中6井GR曲线古气候反演模式,将该模式引进到盆地东部唯一贯穿第四纪的钻孔---达参1井,利用该井高分辨率自然伽玛曲线建立了盆地东部地区2.85Ma以来的时间标尺,据此讨论盆地东部地区2.85M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表明盆地气候变化在大阶段上明显受到天文轨道周期的控制,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此外还与盆地西部大浪滩ZK-336孔进行了对比。表明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古环境变迁的良好的信息载体。也证明了自然伽玛曲线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气候与环境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45.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发展的中子伽马测井方法在使用-10^6中子/s的中子源时,可以用150m/h的测速进行了工业性测井,仪器不需要冷却,从1993年以来,它在澳大利亚的两个煤田得到日常应用,测井解释能对灰分,铁,硅和铝含量作出评估,在煤质条件有利时,还能对灰熔点作预测。  相似文献   
46.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液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压实不均衡和生烃,特别是生气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主要机制。根据超压顶面的几何形态、超压的发育机制、超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可将超压系统分为封隔型超压系统和动态超压系统2类。超压流体的排放包含2个层次:从超压泥岩向邻近输导层的初次排放和从超压系统向上覆常压系统或相对低超压系统的二次排放。封隔型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主要通过周期性顶部封闭层破裂进行,动态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可能主要通过断裂或其它构造薄弱带、超压顶面隆起点和超压系统内构造高点处的水力破裂集中进行。超压盆地油气倾向于在静水压力系统富集,并具有幕式充注特征,但超压系统既可发育商业型油藏,也可形成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47.
48.
压实分地中的流体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系统介绍压实盆地流体运移研究基本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主要以渤海湾和莺歌海舅地为例,结合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渗透层孔隙流体压力水平成层性和泥岩孔隙流体压力旋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模型基础上,以信息系统论思想确定了以油气运移聚集为核心的石油地质过程系统边介界及主要事件;研制开发了沉积盆地油气运移聚集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4大部分构成:参数输入部分,模型主部件,中间数据链,成果输出部分,模型主部件包括原邕厚度恢复模型,沉积压实,异常导层压力演化模型,成烃模型,油气运移聚集模型。系统在中国东部的渤海湾盆地,西部酒西盆地得到广泛应用检验,取得了满意的集模型  相似文献   
50.
韧性剪切带元素的聚集和离散行为及其定量化,是变形地质学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定量研究涉及一些理论和计算方法。剪切带内物质平衡计算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本文就是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