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海水中超低含量活性磷酸盐的Mg(OH)2共沉淀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赖民  李犇 《海洋学报》2008,30(3):148-152
活性磷(正磷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1-8],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直接影响全球的初级生产力水平.磷在特定的海洋环境中还可能限制固氮作用,成为限制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3,6].海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测定也是海洋污染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4,9].农业和工业废水中磷的过度排放导致河口和近岸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浮游植物异常繁殖,造成“赤潮”现象[4].因此,海水中磷的准确测定对深入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4-6,9].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是海水中活性磷的经典测定方法,检测限为324 nmo1/dm3[5],但在一些寡营养盐海域,例如在南海、地中海  相似文献   
102.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纳米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对纳米胶体和保守性示踪剂在末端的电导率穿透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胶体与保守性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非常相似,均可用一维对流弥散方程进行拟合.通过对不同截面、不同电极间距、竖直方向的电阻穿透曲线的比较,说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仪监测纳米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是可行的.无论是传统示踪剂还是纳米胶体,在同一截面上不同电极间距几个测点的穿透曲线非常相似,沿着水流向前推进的溶液锋面到达同一电极截面的时间非常接近,说明多孔介质是非常均质的.同时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动态反映砂柱中纳米胶体运移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下石炭统马角坝组顶部的铁质鲕粒的研究发现:铁质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圈层组成,核心成分主要是赤铁矿碎屑和石英颗粒,圈层厚度较小,整体呈胶状形态,由赤铁矿围绕核心呈致密板状平行排列,整体上结构一致;铁质鲕粒是在适合的pH、Eh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矿物碎屑转动时胶体沉积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间-潮下的浅水动荡环境,是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初始上升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 1 k 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 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和ND~0.005 mg/dm~3,均未高于方法检出限;样品质量回收率为92.3%~100.0%,满足80.0%~120.0%质量技术要求。真溶解相中SR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DTP占溶解相比例为65.3%~92.3%,存在形式以真溶解相为主;胶体相中SRP、DOP和DTP的含量分别为0.13~4.19、3.25~19.20μg/dm~3和3.39~23.40μg/dm~3,占溶解相比例为1.2%~17.0%;真溶解相和溶解相中的各形态磷含量主要受陆源输入控制。  相似文献   
105.
在硬、脆、碎地层取样过程中,使用常规取样钻具取样常会出现取心率低、岩心品质差的现象,为此特别设计了密闭胶体取样工具。在内蒙古野外现场实践过程中取心率提高至85%以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钻具的结构和设计原理,及其野外生产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靳芳 《岩矿测试》2010,29(2):193-195
针对氯化物型卤水,用氯化镧作为共沉淀剂进行分离富集,在盐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卤水中的有效硒。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8μg/L,硒的含量在0~1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5%~101.9%。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7.
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宣威组中的沉积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铜硫化物和自然铜为主,矿石构造大多具有结核状,前人根据此特征将其命名为"马豆子式"铜矿.本文对该矿床中的铜结核进行了矿物学和同位素方面研究.矿物学研究表明,铜结核由含铁非晶质矿物、粘土以及碳质碎屑共同胶结铜的硫化物而组成,并以交代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方式形成;结核的原始形态是凝胶状物质组合体.同位素分析显示,碳沥青的13CPDB值在-24.8‰~-23.9‰之间,表明碳沥青是原地植物沉积变质的产物;辉铜矿的34SV-CDT值为7.6‰~13.1‰,与二叠纪海水的34S(约11‰)接近,斑铜矿、黄铜矿的δ^34SV-CDT值为21.6‰~22.2‰,和海相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20‰)类似,显示硫的来源不同.以上特征表明铜结核的形成过程是,含铜玄武岩经风化淋滤,铜质迁移到水体中后被粘土、含铁非晶质矿物和植物碎屑吸附,并成凝胶团悬浮与搬运,在湖泊或沼泽环境下与沉积物同生沉积成核;后期再经变质交代和热液叠加,斑铜矿交代辉铜矿、黄铜矿又叠加于斑铜矿之上,最终形成了"马豆子式"结核铜矿.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中铵氮迁移的胶体效应,文章在室内水动力弥散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酸碱条件下天然黏土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柱出水铵氮穿透曲线表现为"未穿透"、"开始穿透"和"完全穿透"三个阶段;含水介质对铵氮的迁移有一定的阻滞作用,阻滞因子Rd1。根据胶体DLVO理论,不同pH不仅影响水溶液中铵氮水解平衡,同时也影响胶体粒径及Zeta电位,影响铵氮、胶体及含水介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铵氮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当水溶液pH为3.5时,含胶体含水介质对铵氮的阻滞因子Rd(4.17)大于无胶体铵氮Rd(3.57),胶体对铵氮的迁移起到阻滞作用;pH为10.5时,不含胶体Rd为2.50,大于含胶体Rd(2.03),胶体对铵氮运移促进作用;pH=7.5时,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不论有无胶体作用,不同酸碱环境中含水介质对铵氮迁移的阻滞作用一致,阻滞系数大小均表现为:Rd(pH=10.5)Rd(pH=7.5)Rd(pH=3.5)。  相似文献   
109.
熊雄  庾从蓉  段佩怡 《水文》2023,43(3):9-15
为探讨流速导致的流态变化对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迁移产生的影响,结合地表水水槽室内试验和COMSOL数值模型,观测和模拟不同流速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迁移过程。实验发现胶体在流速0.017~0.029 m/s内,随着流速的增加,胶体的去除效率先增大,后减小。这与胶体过滤理论不一致。通过COMOSOL模拟胶体在稳态和瞬态的水流流态发现,卡门涡街的存在会增大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去除效率,并且随着流速的增加,去除效率与实验结果一致,先增加后降低,说明流速的增加导致流态的变化,是影响胶体迁移的主导因素。研究还发现在2 m长的植被过滤带中,单位植被长度去除效率随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植被过滤带去除胶体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矿样以硝酸溶解,用硝酸锶共沉淀铅,将沉淀溶于热稀硝酸溶液中,在pH值为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介质中,以二甲酚橙-次甲基蓝为复合指示剂,EDTA滴定铅。本方法适用于铅精矿中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