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王志祥  欧涛  韩庆  张济礼  兰沁 《四川地质学报》2022,(S2):188-191+196
目前累托石止泻研究未见报道,实验研究累托石止泻相关作用机理。在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扫描电镜成像基础上,调制常规用药浓度6%的浆液,模拟胃肠道酸性条件下进行酸缓冲容量、胶体率、析水成膜等体外实验。累托石由类云母层与类蒙脱石层组成的1:1规则间层矿物,具有薄片状特殊结构,其间层矿物已大量用于药物应用,其作为止泻药物具有合理性;累托石酸缓冲容量明显低于蒙脱石,对胃肠道酸性环境影响小,功效温和;酸性条件下,累托石浆液胶体率明显高于蒙脱石,覆盖胃肠道表面发挥成膜保护作用有效成分更稳定,为减少单次用药量提供可能性;酸性条件下,累托石浆液析水量低于蒙脱石,成膜隔离效果更优。通过临床前非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累托石用于止泻药物开发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1 k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满足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用荧光粉的要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PDP用(Y,Gd)BO3∶Eu3 红色荧光粉.在稀土离子浓度、烧结温度等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分子式为(Y0.85Gd0.1)BO3∶Eu0.05、烧结温度为1 000℃的最佳实验方案.同时选择了不同的分散试剂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分散试剂为乙醇时,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最高;同时,采用后处理试剂并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对样品进行后处理大大降低了粉体的团聚现象并增强了粉体的分散性,提高了粉体的质量.与传统的固相法相比,此法不仅大大降低了合成温度,同时,粉体的质量比固相法合成的要好,粉体的亮度高(以国外红粉为参考),样品经后处理后,颗粒细小、均匀,粒径分布约为300 nm.  相似文献   
144.
胶体磷在河口区随盐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丁  郑爱榕  陈敏 《海洋学报》2009,31(1):71-78
研究了胶体磷在河口海区随盐度变化的趋势,并将其与颗粒态、真溶解态磷随盐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胶体态磷在河口的行为与颗粒态磷和真溶解态磷二者的异同。探讨磷在颗粒相、胶体相和真溶液相之间的分配及其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研究胶体磷在河口海区中的迁移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相中总磷、有机磷和活性磷浓度由河端向海端降低,表明陆源输入是其主要来源。胶体有机磷占总磷比例随盐度增加而下降,表明有机磷受胶体去除过程的影响较明显,胶体磷在河口海区的浓度变化趋势及胶体中有机磷和活性磷的比例都与真溶解相接近而与颗粒相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5.
近十余年来,海洋胶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胶体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Expedition (CHINARE)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03, depth profile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234Th in upper water columns were collected at two stations of BR03 and BR24 in the Bering Sea. 234Th was sampled by using a traditional Fe(OH)3 co-precipit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a reliable approach to 234Th measurement. We observed 234Th excess at station BR03 below the euphotic zone, which was possibly due to the intensive remineraliz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export fluxes were estimated from a one-dimensional irreversible steady state model of 234Th fluxes together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POC/234Th ratio on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The POC export fluxes from the euphotic zone were 11.66 and 11.69 mmol C m-2 d-1 at BR03 and BR24 stations,respectively. The ratios of POC fluxes to primary production at the two stations were about 0.5 and 0.59, respectively, probab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arge phytoplankton (in particular diatoms).  相似文献   
147.
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沉积物胶体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明  马斌  李子琛  赵雪 《岩矿测试》2012,31(5):849-854
以天津滨海地区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柱试验,研究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不同位置沉积物胶体释放以及盐分释放/截留的动态特征,同时对沉积物胶体释放、盐分释放/截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不同位置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盐分的归宿不同:接近水库入口处的沉积物能将盐分截留下来,而出水口沉积物却将盐分释放转移到水体。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沉积物胶体累计释放量逐渐增加,入库口、库中心、出库口最大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275 mg/g、0.386 mg/g和1.382 mg/g;胶体累计释放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变化曲线符合直线型,胶体释放速率变化很小。盐分的释放或截留是沉积物颗粒的粒径、胶体含量、含盐量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水库水体与沉积物中的盐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沉积物中含盐量高于平衡浓度时,其盐分会向水体中释放,同时吸附在胶体上的盐分也会随着胶体的释放而释放;反之,水体中的盐分会向沉积物中迁移被截留下来,沉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附水中的盐分。胶体的释放规律可以用双电层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8.
潜流带是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混区域,是河流中重要的物质能量交换和水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会改变潜流带中的水动力结构和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室内循环水槽实验和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旨在研究胶体颗粒在河流上覆水与潜流带中的迁移过程和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沉积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河流上覆水中胶体会逐渐被河床截留且截留胶体集中于河床浅层;沙波水平方向截留量呈现出迎水面较高、背水面较低的趋势;胶体在潜流带沉积的主要机制是潜流交换、颗粒沉降与河床截留作用。本文能为胶体颗粒在潜流带中的生态环境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河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9.
纯化了捕集剂,用锍试金结合Te共沉淀富集,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铂族元素。全流程铂族元素回收率大于94%。一次熔样可同时测定6个铂族元素。按20g取样计算,方法检出限(ng/g)分别为:0024Ru,0013Rh,020Pd,0033Os,039Ir,012Pt;对标准GPt6平行测定5次,铂族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1%(Os)~8%(Pt);对不同类型标样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0.
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胶体铜、锌、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水中元素基本形态的区分通常是采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分离,但海水中那些并非溶解态的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变形性[1],并具有较小的粒度,在过滤时,基本上都进入了滤液而被算作溶解形态,这使得深入理解元素在海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海洋生态效应受到限制[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