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6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总结了昆明地区关山动物群自1999年命名以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新进展.简要叙述了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概况、地层位置、生物群组合特征和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意义.在关山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古虫动物门的Vetulicola gangtoucunensis Luo,Fu et Hu,吐卓虫Tuzoia sp.nov.,古蠕虫Palaeoscolex sp.nov.,腕足类Heliomedusa sp.nov.及三叶形虫、海绵动物新属种.指出关山动物群是一个由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组成的伯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伯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寒武纪早期生物演化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株罗世巴柔期,中株罗早期是新特提斯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具有东、西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的典型分子,表明在此期间所谓的“班公湖-怒江海”未构成对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动物群互相沟通的地理障碍。  相似文献   
43.
新疆—甘肃北山北部地区指中蒙边界以南,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以北地区,在1∶25万《红宝石幅》区调过程中,在该地区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点几处,代表性属种有巨扭贝Megastrophia sp,大窗巅石燕Acrospirifer macrothyris Hall,小扭月贝(未定种)Stroph onella sp,疑问巅石燕Acrospirifer dubius Su,正形贝(未定种)Isorthis sp,刺无洞贝Nargunella sp.,模糊"威尔逊贝""Wilsoniella"obscusa Xu,科贝丹巅石燕杂色亚种Acrospirifer cobedanus varius Kaplun,北方中窦维尔贝Mesodouvillina borealis Su,标准神房贝Latonotoechia cf.latona(Barrande),广西始舒克贝Eoschuchertella guangxiensis Wanglet Rong。时代属早泥盆世中晚期。该腕足类化石的发现对于确定北山北部地区火山沉积地层的时代提供了古生物学证据,对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晚古生代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地质历史上的二叠纪、三叠纪,正是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多样辐射的时期,也是低等四足类相互更替的时期。那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盘古大陆,中国所处的位置是南海北陆的格局。山西位于华北古陆上,这片土地出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纪陆相地层,无数的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都曾来这儿工作过,并在这里发现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动物群的研究历史、多样性概况、时代讨论及在生命演化史上的意义等情况。  相似文献   
45.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1):F0002-F0002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46.
正学名:Diceros gansuensis邓涛,邱占祥2007词源:以化石产地甘肃为种名。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晚中新世柳树组分类位置:晡乳纲奇蹄目犀科真犀亚科特征:一种中等个体的黑犀,体型与现生的非洲黑犀接近。短头  相似文献   
47.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48.
正贵州盘县大洞遗址的旧石器发现于1990年,从发掘到各项国际合作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年。就目前开展的工作,确认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3m,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可鉴定动物化石43种、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用火证据等人类活动遗迹。研究表明大洞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旧石器初期的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0万年至距今13万年。大洞遗址的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使其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49.
腕足壳体与碳酸盐岩全岩中碳、氧、锶同位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碳酸盐岩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反演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学术界一直将碳酸盐岩全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腕足化石壳体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认为相比碳酸盐岩全岩样品,腕足壳体能更为完好地保存原始的地球化学信息.研究通过对比四川龙门山泥盆纪腕足化石和碳酸盐岩全岩样品中碳、氧、锶同位素(黄思静、卢长武等人数据),发现腕足化石中氧同位素明显高于碳酸盐岩全岩;但碳、锶同位素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相比腕足化石,碳酸盐岩全岩样品蕴含的地球化学信息虽有所差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缺乏腕足化石的时期,碳酸盐岩全岩蕴含的地球化学信息照样可以反演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变化,尤其是碳、锶同位素.  相似文献   
50.
动物群化石组合通常被用来限定地层的相对年代,但很难给出地质事件的精确时间.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能够对化石样品本身直接测年,测年范围可以覆盖更新世和上新世.ESR化石测年的难点之一在于化石中铀放射性衰变体系的开放性.通过与铀系分析相结合,可以更精确的重建牙齿化石中铀元素的迁移过程,进而获得更可靠的年龄.本文对ESR化石测年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展示了该方法在国内外动物群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通过与生物地层学相结合,ESR化石测年方法为晚新生代地质和动物考古学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绝对测年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