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1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测绘学   2152篇
大气科学   1396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660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75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土壤重金属连续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丹  刘菲  缪德仁 《现代地质》2015,29(2):390-396
重金属在污染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决定着重金属的迁移性和危害的程度。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应用最多的是Tessier和BCR连续提取法。Tessier和BCR连续提取法没有考虑土壤样品的特征。美国环保署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法虽然考虑土壤pH值,但没有划分形态。采集不同pH土样,结合Tessier、BCR和毒性浸出鉴别方法的特征,优化出针对不同pH值土壤的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中重金属划分为活性态、次生碳酸盐结合态、次稳定态和稳定态。用优化的连续提取方法对土样进行连续提取,重金属回收率为85%~115%。优化连续提取方法的结果与Tessier和BCR结果对比显示优化连续提取方法克服了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非石灰质土壤提取过量BCR连续提取法对石灰质土壤提取不足的缺点。优化后的连续提取方法数据稳定可靠,可作为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82.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 ~ 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 3 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 /倾角70° /滑动角- 18°,表现为1 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 123°N,82. 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 05 × 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 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3.
道路作为震后救援的“生命线”,在地震应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第一时间获得震后道路受损情况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以汶川地震的影像为例,总结道路震害在高分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形式,并基于ENVI/IDL二次开发,实现了面向对象法道路震害信息提取,通过与目视判读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提取速度快、效率高,精度达到80%以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4.
介绍了以SOKKIA SRX1X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无人值守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深圳地铁“深圳地铁运营中的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地铁变形监测是为了掌握地铁沿线因物业开发或其它工程施工对地铁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确保地铁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建立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后续地铁设计、施工提供资料。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变形监测工程,对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危害性变形及时提出了预报,达到了监测的目的;并且分别建立了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下阶段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地铁轨道检修及维护使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和设施安全提供安全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985.
地磁台网高压直流输电判别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地磁高压直流输电干扰自动判断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架构设计和运行流程,并对其核心功能的实现过程进行描述。本系统为全国地磁观测人员处理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提供具体时间、幅度参考标准,有利于地磁预处理数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6.
在异常选编工作中,往往需要剔除掉区域背景场的干扰,从而寻找浅部异常的一些信息,因为区域背景场往往是由一些火山岩、侵入岩所引起,当然也不排除大型矿床所引起的可能性,航磁总场是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叠加,因此异常往往会因为某种方式被忽略掉.梯度数据具有压制深部异常体、突出浅部异常体信息的特点,这就为梯度数据能够方便地提取异常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中国的北部某地区进行了航磁全轴梯度测量飞行,获得了横向梯度、纵向梯度和垂向梯度数据,利用实测数据总结出梯度数据与地质体异常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异常选编原则,为今后梯度数据确定异常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了实测的垂向梯度数据相比于转换的垂向梯度数据在异常反映上信息更丰富.  相似文献   
987.
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是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和初始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由其形态组成决定.常用的磷形态分类方法是Hedley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即通过不同化学强度的提取剂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步提取,各级提取剂提取出的磷被定义为不同形态的磷.近年来又推出了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法(XANES),利用在分子水平上给出目标元素周围的局部结构和化学信息的优势,能区分出与Fe,Al和Ca等金属结合的磷的形态.本文利用改进的Hedley连续提取法和XANES方法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上土壤中磷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在比较两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获得了海螺沟冰川退缩120年序列上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Hedley连续提取法对即时生物可利用磷能有准确的判识(Resin-P和NaCHO3-P),而XANES方法对金属结合态的磷有很好的判识.海螺沟冰川退缩时间序列土壤中钙铝结合态的磷主要为原生矿物磷,随成土作用增强而减少.即时生物可利用磷从30年后迅速增加,促使了植被形成和演替.  相似文献   
988.
文章以贵州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EPP模型(坡面版)分别模拟2006年、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将实测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值作比较,探讨WEPP软件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WEPP模型对于模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有较大误差,对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的有效性系数均为负值,不适用于直接计算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WEPP模型对微度侵蚀模拟精度不够,但能大体反映不同径流小区之间土壤侵蚀强弱的关系和生态修复过程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若要应用WEPP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模拟计算,必须考虑水土的地下漏失、地表裸岩率、地形高度破碎等环境条件。裸岩率、土壤漏失、地形条件等都是WEPP模型修正所必须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89.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0.
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丘萍 《中国岩溶》2014,33(4):483-489
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根据岩溶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同时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出发,涵盖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指标,建立了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压力指标、旅游经济密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指标、旅游空间密度、游客密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标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别引入2012年和2007年两年的数据,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从现状评价看,2007、2012年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级别的城市主要位于广西中部区域,其他城市则处于不安全级别;(2)从影响指标看,经济状态和旅游生态状态对当地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3)从变化趋势看,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逐渐好转,广西中部地区保持安全状态,紧邻广西中部地区的地市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梧州和贵港两个位于广西东部的城市同样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是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4)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和趋势与岩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