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554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丹  柴燕妮  张浩 《北京测绘》2020,(4):507-510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农业垦殖、开发建设、生态修复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长江岸线1 km范围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知:(1)2015~2018年,长江岸线农业垦殖和开发建设力度有所增强;(2)2015~2018年,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我国生物海岸的分布现状,总结出以柽柳为代表的灌木群落、以芦苇为代表的草本群落、以红树林为代表的常绿灌木与乔木群落以及珊瑚礁是我国海岸带四类典型生物群落。生物海岸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极高,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对生物海岸的价值认识不足,我国生物海岸被大量破坏,主要破坏原因可归纳为:1)土地功能转换式开发引起的红树林和草本岸线破坏;2)过度采挖及环境恶化引起的珊瑚礁破坏;3)土壤盐碱化引起的柽柳群落退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系列海岸带保护与生态修复的举措陆续实施,减缓了我国海岸带生态加速破坏的态势,较好地保护和修复了我国生物海岸,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包括:1)设立生物海岸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建立健全生物海岸保护相关法律体系;3)开展典型生物海岸相关研究与修复技术探索;4)推进并实施"十三五"海洋规划中三大海洋重点工程。为了解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现状,于2017-2018年期间,分别在山东日照、潍坊,上海,广东汕头、汕尾以及徐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量,调研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下,调研地区的生物海岸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调研成果,指出我国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应特别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3.
海岸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区域聚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岸线严重受损、海岸带资源锐减。海岸整治修复成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评价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海岸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方面,筛选出50项产出性指标构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人工海岸整治修复效果,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的检查、考核以及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湿地保护修复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片区洪涝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大黄堡湿地为例,在“生态+”理念统领下,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水位多情景分析等方法,统筹考虑湿地修复、保护区人地矛盾、周边区域发展,明确苇田区、苇塘区及过渡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基于水位差异将湿地核心区域分为保水区、浅水区、富水区,通过湿地肌理重塑、鱼塘整合及修复,营造鱼塘-水塘-复合湿地-芦苇湿地-林地的丰富生境,恢复大黄堡湿地独特生态本底,为人口密集的城镇群区域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栖息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威胁蓝冠噪鹛的生存状况。通过对江西婺源月亮湾蓝冠噪鹛分布情况、生活习性及现状栖息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驳岸修复、植被恢复、生境营造等方面开展栖息地修复工程。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驳岸修复工程、植被护坡带建设工程、小微湿地构建工程等措施,达到稳定河势、恢复生境、修复蓝冠噪鹛栖息地的目标。本工程可提升蓝冠噪鹛栖息地质量,恢复生境多样性,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还可提升项目区水土保持能力,为山区型河道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从自然出发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滨海区域以NbS为理念支撑的生态修复工程仍缺乏经验。近年来,NbS的理念在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果丰硕。文章通过本地调查和分析归类,回顾了NbS在盐城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NbS在盐城的自然恢复型、人工干预型、自然恢复+人工干预复合型3种生态修复模式,分析了3种模式实践的修复工程和效果,并从NbS的视角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技术措施、效果评价和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NbS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
68.
69.
2018年10月—2019年9月调查厦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鸟类群落变化,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红树林修复区景观格局,为修复区后续景观格局优化与鸟类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显示:修复区鸟类共有26科62种,鹭类(8种2047只)与鸻鹬类(16种786只)种类及数量较多。春季鸟类种数及数量最多,其中3月鸟类种数最多25种,5月数量最多828只。下潭尾修复区景观格局在低潮位与高潮位存在周期性变化,不同景观鸟类种类及数量有较大差异;鸻鹬类在低潮位时的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高潮位时仅分布于高潮裸露湿地和建设用地。建议修复区增加鸻鹬类高潮停息的滩涂湿地及游禽类生活需要的生态塘区,进一步提高水鸟多样性。  相似文献   
70.
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正射影像中,受摄影时中心投影对影像获取的影响,数字微分纠正过程中部分成像信息不足的图像区域会出现被过度拉伸的现象,称之为拉花现象.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拉花现象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Z-Buffer的拉花区域检测方法.首先对拉花区域进行标记,再采用对向互补策略,基于相邻未拉花影像对该区域重新进行数字微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