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8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1838篇
测绘学   516篇
大气科学   1090篇
地球物理   1966篇
地质学   4582篇
海洋学   794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1117篇
自然地理   1052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明斗  翁爱华 《地理学报》2022,77(9):2353-2373
探讨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为实现区域用水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新的政策视角。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出其2009—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基于此构建其空间关联矩阵,继而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结构、个体结构及其空间聚类方式,最后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法探讨网络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研究期内提升显著,空间关联网络格局显现,且整体网络可达性较强,几乎不存在非对称性可达的联系对,仍存在关联不紧密、网络结构稳定性欠佳等问题;② 上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着中心行动者、中介沟通者的重要作用,呈现“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特征;③ 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板块可划分为净溢出、主受益和双向溢出板块,各板块成员组成符合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分布特征;④ 城市间地理邻近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谭华云  周国华 《地理学报》2022,77(4):869-887
乡村绅士化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背景下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新型路径。基于对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乡村绅士化现象的历时性田野调查,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乡村绅士化演化的过程、类型与机制。研究表明:在巴马盘阳河流域乡村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草根”行动者与机构行动者共同缔结的行动者网络的转换过程中,伴随关键行动者从“候鸟人”先锋、屯社精英向地方政府、投资开发商的更替,乡村绅士化路径从“草根”绅士化向机构绅士化演替,乡村产业从接待“候鸟人”、发展旅游转向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绅士化类型从单一的舒适移民绅士化向舒适移民、旅游和地产共构的“一地多类”绅士化演化。关键行动者更替及其功能角色转换、绅士化路径变迁和主导产业更替与融合发展、宏观乡村发展制度与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于乡村绅士化的阶段演替与类型共生。行动者网络理论与方法利于呈现乡村绅士化的阶段演替脉络与共生演化特征,并揭示乡村绅士演化的一般机制与地域机制。  相似文献   
993.
林赛南  王雨  马海涛 《地理研究》2022,41(12):3229-3244
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未取得流入地户籍的高学历流动人口成为各地竞相引进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精细刻画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并借助嵌套Logit模型揭示其空间选择机制。结果发现:① 中国高学历流动人口不断集聚,形成以京、沪为核心的流动网络;各城市流出的人口中高学历人才占比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塌陷”特征,但各城市吸引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在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分异较小;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动的空间依赖性显著,呈现出城市群的雏形。② 在机制方面,个体因素对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影响更大;其普遍表现出近距离、跨级别向上流动的倾向;学历越高、户籍所在地行政等级越高、50岁以下年龄越大的人才越倾向于流入一线城市。③ 城市特征变量中,经济因素变量如工资水平、第三产业占比等和地方品质变量如公共服务、高等教育、空气质量等均对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本研究为不同城市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4.
995.
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的重点任务之一,新的发展环境及政策框架正促使海南省城乡关系快速转型。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模型,从城乡空间、经济和社会等维度,分析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协调综合指数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态势,由1988年的0.319 9到1993年的0.153 9,2019年达0.851 9;②海南省城乡各子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主要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最后达到中级协调,城乡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增强;③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经历城乡二元加剧、城乡二元固化、城乡关系趋缓和城乡一体化初期四个阶段,低水平城乡均衡发展是重要特征,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关键;④经济发展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最为明显,但呈负相关,其次为市场消费、产业结构、乡村发展、交通通达性、城镇发展和政府行为,对外开放对城乡关系演化影响相对较弱;⑤制度创新、对外合作、产业优化、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96.
冷静分析形势 强化问题导向 积极探索深化浙江气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健 《浙江气象》2014,35(3):3-6
正气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努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激发气象创新活力、扩大气象工作影响力,更好发挥气象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是时代赋予浙江气象人的责任和使命。1准确把握形势,增强深化气象改革的责任感正确认清形势,是深化气象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陕西省气象部门从2012年开始实施"火车头计划",以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科技骨干人才竞争力,创新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采取了凝练业务服务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专项经费支持、建立稳定激励机制、创新科研管理评价机制、开拓科技骨干人才培养新途径等措施。实施2年来,科研创新成果丰硕,骨干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业务科技含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为陕西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打造了核心引擎。  相似文献   
998.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对基础测绘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其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等特性,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必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横向合作、系统内纵向协作等机制建设,同时调动行业力量,全面配合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开展。本文将在以往地理国情监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对监测、监督和监管3个阶段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和合作机制建设,各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分配和统筹规划、成果汇交与发布等协作机制建设,以及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实施方面的作用等开展一些初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影像数据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而影像分辨率的增加,使得数据量急剧增长,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传统遥感影像数据组织存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大文件金字塔数据存储结构,用来高效存储管理影像数据;同时针对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基于版本机制的影像数据管理模式。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存储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省合肥市为全国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近年来,合肥市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制度、机制、技术、措施等方面,结合实际,在土地管理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形成多达34项创新成果,建立起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为核心的顶层设计,以多规融合为核心的空间统筹,以双向约束为核心的政企联动,以阳光地产为核心的市场配置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合肥市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呈现叠加发力、强力渗透的良好态势,管理责任由虚到实到人,管理状态变缺位为归位、由越位到回位,已经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规范、运作有序、公众参与、上下同心、责任明确”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