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7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51.
通过对5个湖泊的河川沙塘鳢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1141 bp的序列全长.序列分析显示,cyt b基因序列中A+T含量(55.8%)略高于G+C含量(44.2%),共检测到806个多态位点,115个样本得到87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9±0.012,核苷酸多样性为0.20081±0.00742,遗传多样性表现高度多样性.太湖种群与大纵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137,巢湖种群和大纵湖种群之间遗传距离最远,为0.424.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531,变异来自群体内及群体间.cyt b基因序列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5个种群分化成不同的分支系谱,种群间存在的基因交流较少.  相似文献   
52.
通过胁迫试验研究Hg-Cd复合胁迫对卵叶喜盐草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g-Cd复合毒性对卵叶喜盐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含量显著影响(P0.05),当Hg、Cd质量浓度分别大于0.005和0.100 mg·L~(-1)时,叶绿素a、b比值,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受抑制;Hg-Cd复合胁迫对卵叶喜盐草的MDA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Hg、Cd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和0.100 mg·L~(-1)时,MDA含量上升41.5%;Hg、Cd复合胁迫对卵叶喜盐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随浓度梯度逐渐下降,在Hg、Cd质量浓度分别大于0.010和0.200 mg·L~(-1)时,SOD活性降低,POD和CAT活性随胁迫浓度梯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当Hg、Cd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和0.20 mg·L~(-1)时,而POD和CAT活性均上升为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2.35%和22.75%,当Hg、Cd质量浓度分别大于0.015和0.300 mg·L~(-1)时,POD和CAT活性开始下降至最低。总的来说,Hg、Cd联合胁迫的浓度大于0.005和0.100 mg·L~(-1)时,卵叶喜盐草光合色素含量下降,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相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3.
于2013年12月3日清晨、正午、傍晚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3个站位的微表层和次表层水样,经过三级分级过滤(小型:20μm;微型:2.7~20μm;微微型:2.7μm)后,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素分析,通过藻类色素化学分类法(CHEMTAX)分析不同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研究了微表层及次表层光合色素粒径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冬季大亚湾海域水体中存在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主要有17种,以岩藻黄素和Chl a含量较高。微表层总Chl a平均浓度为0.797μg/L,略高于次表层的0.714μg/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表层和次表层Chl a含量清晨最高,傍晚次之,正午最低。微表层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对Chl a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别为80.7%,10.1%和9.2%。CHEMTAX分析结果得出,冬季该海域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定鞭藻、青绿藻、蓝藻、隐藻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微表层中定鞭藻、青绿藻和蓝藻等较小粒径浮游植物种群所占比重高于次表层,说明相对于次表层,微表层中的浮游植物群落有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54.
凡纳对虾引进亲本及其子代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PCR-RFLP 技术分析凡纳对虾两个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用一对引物对这四个群体进行 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部分片段的 PCR 扩增,扩增结果为一条约 1.25 kb的条带。用 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扩增条带进行酶切分析,其中 Hinf I, Sty I, Taq I 这 种酶有酶切位点。用这3种 3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 )分析,共获得 种限制性类型 基因型 。而且内切酶 2 ( ) Sty I在两个不同的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的子一代的扩增产物的酶切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5.
王海黎  洪华生 《海洋学报》2000,22(3):94-102
1引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建立,利用光合色素,尤其是类胡萝卜素作为区分浮游植物类群的指示物,成为更方便和有效的化学分类法[1,2].原因是色素能够很好地进行定量,可涵盖浮游植物的全部粒级范围;而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甚至可实现现场的船上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开放大洋,多为利用类胡萝卜素表征浮游植物的类群结构[3-5];或以光合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浮游植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生物标志物[6-8].相比较而言,在近岸、陆架海域开展的此类研究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56.
57.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东海与南海北部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东海断面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大于南海北部断面。受海水层化结构影响,东海PN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上层和下层两种类型,上层以蓝藻为主要优势类群;下层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南海北部S断面浮游植物群落形成近岸与离岸两种类型,近岸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离岸以定鞭金藻、蓝藻、原绿球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蔡燕雯 《海洋世界》2005,(11):31-32
和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一样,视觉也是在环境的选择压力和胁迫下,借进化之手塑造而成的。即便是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方面都非常相似的近源物种,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下,由于自身感光器也只能适应特定波长的光,其视觉感应也会出现微小的差异,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那么,在一个相对较短的进化时期里,生物体构成色觉的要素是如何产生变化的呢?科研人员通过对栖息在东非大裂谷三大湖系的一个亲缘  相似文献   
59.
桑色素—TRITONX—100荧光光度法测定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允飞 《地质实验室》1992,8(3):164-166
  相似文献   
60.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现已成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为了解光倒刺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特征,作者对8个水系共191尾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所有序列中,共有51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1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761,核苷酸多样性为0.012。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所有种群合聚为两大支,其中资江、钱塘江、郁江和柳江的全部样本以及北江、赣江和九龙江的部分样本组成了Ⅰ支,而东江水系的全部样本及北江、赣江和九龙江水系的部分样本则组成了Ⅱ支。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东江的全部单倍型与北江及赣江的部分单倍型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他单倍型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而九龙江种群内部不同的单倍型间亦有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北江的部分单倍型、柳江及郁江种群的全部单倍型与资江、钱塘江的全部单倍型、赣江和九龙江的部分单倍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亦较为密切。我们推测光倒刺鲃存在两个扩散中心:西江、北江水系扩散中心及东江水系扩散中心。其扩散路径为:西江及北江水系的种群往北向长江水系扩散,长江种群然后往钱塘江及九龙江等水系扩散;东江水系的种群扩散路径可分为3支,一支往北向长江水系扩散,一支往西向北江水系扩散,一支往东向九龙江等水系扩散。AMOVA分析表明,光倒刺鲃地理区之间变异占1.61%,地理区内种群间约占56.47%,种群内的变异占45.14%。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各个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本研究结果可为光倒刺鲃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