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0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福建地质》2021,40(2)
缅甸东枝市波赛矿区铅锌矿床位于保山—掸邦地块,处于掸泰铅锌银金锑铁成矿带中部。矿区铅锌矿床受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控制,可分为碳酸盐岩层控型和碳酸盐岩构造控制型2种。层控型矿体产于含重晶石夹层中,脉状矿体产于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受北西向构造及中奥陶纪地层的双重控制。矿石类型有原生矿和次生矿2种。区域无岩浆热液活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奥陶纪前期的盆地沉积地层,矿区及区域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72.
MVT型铅锌矿由于成矿温度低,目前没有发现十分合适的定年矿物,此外,由于多期成矿作用叠加以及成矿物质存在多元混合,严重制约了对此类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前人对云南金顶超大型MVT铅锌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对其形成时代各有所云,至今仍未定论.笔者在总结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跑马坪和架崖山矿段沥青样品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古油藏形成于59.1 Ma,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可能为27.7 Ma.早期的油气藏为后期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穹隆构造为金属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由于遭受构造及热液作用的破坏,油气裂解释放大量的还原性物质,为Pb、Zn等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重要载体,进而形成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沥青Re-Os同位素不仅能够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同时还能够为油气藏的生成、破坏等事件发生时代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73.
东大杖子墓地作为辽宁乃至东北亚地区等级极高的战国时期墓地,自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墓葬以及随葬品类型学、文化性质等方面,缺乏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研究。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表面电离型固体质谱仪对该墓地出土的7件青铜样品进行了成分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成分测试结果显示7件样品中有4件为铅锡青铜,2件为锡青铜,1件未知,器物功用和合金性能基本相匹配;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部分器物的铜料不大可能来自内蒙古林西大井、辽宁红透山以及山西中条山等铜矿; 5件铅含量大于2%的样品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 685~17. 941、15. 530~15. 612、38. 080~38. 404,其铅料来自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的可能性极大。本研究有助于探索辽宁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同时为研究战国时期辽西与辽东半岛的金属资源贸易和流通以及辽东半岛资源开发历史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4.
栾川县是我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核心区域和重要的钼、铅、锌矿产地,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汽矿产4大类、50多种矿种。目前查明矿产地87处。优势矿种有钼、钨、铅、锌、金、铁等。截至2012年8月底,全县共有探矿权72个,面积762.2平方公里,其中铅矿26个、金矿17个、铁矿8个、铜矿6个、铅锌矿5个、多金属3个、钼矿2个、锌矿2个、地热1个、银矿1个、萤石1个。矿证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75.
魏新良  景山  孙学娟 《江苏地质》2019,43(4):573-583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 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因素、矿体地质、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特征等入手,全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中S同位素组成,发现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沉积岩和岩浆,而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化物中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碳酸盐矿物C、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的亲缘关系;H、O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并有大气水的加入。综合地质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6.
魏明  王锐  潘振兴  曹立国  赵彬 《地质与勘探》2019,55(4):1092-1100
基于三维模型的矿床地质统计学研究,可以准确反应矿体的空间结构变化和品位的空间变化规律,在矿床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的钻探工程数据基础上,借助三维建模软件以地质统计学思维对澳大利亚某矿床铅锌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内在规律进行了揭示,通过对矿体铅锌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厚度三个方向的理论变异函数的拟合,表明矿体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在走向方向变程值较大,连续性较好,倾向方向次之。对矿体块体模型空间赋值,并进行投影分析,结果表明矿体沿走向向东矿化范围和强度均有扩大趋势,且在815800E线以东深部倾向方向铅锌品位逐渐增强,高品位矿化断续出现。因此矿区下一步勘查重点应该在矿体走向东部和815800E线以东的倾向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977.
新疆和田县团结峰铅锌矿床是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MVT型铅锌矿床,铅锌规模达中型,伴生银。在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龙山组二段灰岩,次级NW向断裂控制了铅锌矿体的分布,硅钙面之上的层间构造是矿体的赋存部位。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及周边主要异常元素有Au,Ag,Pb,Zn,Mn,Hg,Sb,Cu,Co等,矿区为Ag-Zn-Cu-Pb-Au-As-Sn-Cr-Fe-F异常范围内,元素异常套合较好。1∶5万水系物测量勘查模型显示:成矿元素Ag,Zn,Cu,As,Sn,Sb,Pb浓度分带明显,异常套合好,有明显的浓集区;1∶1万瞬变电磁测量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内主要岩层的电阻率差异很大,含铅锌矿化地层电阻率为4 660~6 030Ω·m,可形成中高阻异常;遥感蚀变信息勘查模型显示:矿区遥感异常以羟基为主,铁染零星,异常与构造套合较好。除了物化遥异常标志外,铁帽、次级NW向断裂、围岩蚀变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78.
近年来通过中国地调局在新疆东天山浅覆盖区开展1∶5万化探示范项目,圈定了一批具找矿价值的铅锌银铜为主成矿元素的化探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和矿产评价工作,采用化探、物探、探槽工程揭露、钻探验证等综合技术方法,在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以铅锌银铜为主的矿产地,发现了阿奇山火山沉积-叠加热液交代改造型铅锌矿床、屹立火山热液型富银铅矿(黑矿型)、1288高点铜矿点等十余处。通过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目前确定阿奇山铅锌矿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屹立富银铅矿以其品位高、埋藏浅、开采经济价值高为特点。阿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成果揭示了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区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79.
李诗  陈建平  向杰  张志平  张烨 《地质通报》2019,38(12):2022-2032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大数据逐渐趋于复杂化的模式与其间的空间关联性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利用深度卷积网络算法优异的分析性能来提取不同成矿条件下多种二维要素图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关联性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性实验。以松桃—花垣地区沉积型锰矿为例,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AlexNet挖掘Mn元素、沉积相、大塘坡组出露、断裂及水系的空间分布与锰矿矿床的就位空间的耦合相关性,以及不同的控矿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此训练出二维矿产预测分类模型。经过训练后,可以得到验证准确率88.89%,召回率为66.67%,损失值0.08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未知区进行二维成矿预测,共圈定出91、96、154、184号4个成矿远景区,其中91号和154号的区域含矿概率为1,96号含矿概率为0.5。由此可见,预测区具有很大概率存在尚未发现的矿床。  相似文献   
980.
梁维  郑远川 《中国地质》2019,46(1):126-139
吉松脉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部,是该带内新近发现的铅锌矿床。吉松铅锌矿矿脉产于数条北东向断裂之中,以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形式充填断裂破碎带。本文采用Ar-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绢云母进行了测试分析,在760~860℃温度区间获得绢云母的坪年龄为(16.61±0.30)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6.64±0.30)Ma。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等,能够代表绢云母的形成时间。该Ar-Ar年龄指示了吉松铅锌矿形成于17 Ma左右。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在主碰撞成矿阶段发育一期金(银)矿化事件(59~49 Ma),而以吉松为代表的铅锌矿化事件则集中于后碰撞阶段(21~12 Ma)。由于吉松铅锌矿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密切的时空关系,结合二者相似的铅同位素关系,暗示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为吉松铅锌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