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381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1677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袁景凤 《气象》1997,23(4):13-16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72.
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证实了各类副高活动均与日月运行的某些周期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形式为周期性泊松联系和与天文奇异蹼同步效应两种,并且指出,副高活动类型不同,则所对应的联系对象和联系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3.
用E──P通量和E向量诊断分析了1986年7月一次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持,有如下初步结果。(1)阻塞高压形成前,从对流层低层有行星波的E──P通量辐合区向上传播,与西风气流相互作用,导致西风气流减弱,形成阻塞高压。(2)E向量的μ分量的散度的负值区有利于西风风速变小,形成阻塞高压。E向量的ν分量散度的正值区有利于南风加速,负值区使北风加速。在阻高区东西两侧出现负、正区,使北、南风加速,建立和维持阻塞高压。  相似文献   
74.
刘斌华  曾皓 《四川气象》1997,17(3):25-27
8、9月的早霜冻和5、6月的晚霜冻是高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粮食减产。它们的形成形成要经过降水降温、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三过程,以辐射降温为主。青藏高压是高原霜冻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其次是强西北气流。白天温度较低、湿度小和晴朗的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应用这三要素建立了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盛夏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四川盆地伏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景新  李川 《四川气象》1997,17(4):19-21,5
南亚高压的季节性进展,与我省盛夏伏旱及降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南亚高压逐旬脊线位置的变化与盆地盛夏伏旱及降水的关系,指出伏旱的产生与脊线的形态,通过盆地上空的脊线位置及稳定时间有关,同时注意到脊线各段的北跳时间与伏旱的强弱相关联,监视其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76.
对“96·7”新疆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南亚高压的双体型分布、伊朗副高的南北振荡、西太平洋到高的西件北进以及中亚体润的发展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囊和天气学条件。暴雨区上空三支气流的时空配置所造成的水汽和能量输送及辐会上升运动是中亚低涡产生大暴雨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系统的活动,又加剧了暴雨的强度。  相似文献   
77.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三重管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结合挡土桩在深基坑防水帷幕中的成功经验,并且分析了局部漏水流砂的原因,提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与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王赐银 《地质科学》1996,31(4):375-383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以低硅高钙为特征,稀土总量低,轻稀土与铕弱亏损,反映高温高压熔融环境和岩浆分异差的特点。麻粒岩及超镁铁岩中的辉石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对称辉石残斑系、动态重结晶辉石亚颗粒集合体、辉石变形双晶纹、鱼尾构造、核幔构造等显微韧变构造广泛发育。宏观和微观运动学分析揭示了一期从南向北的推覆构造。麻粒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大陆地壳拉伸作用有关,辉石相韧性变形则与早古生代末南天山边缘海的挤压关闭和推覆逆冲有关。  相似文献   
80.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6,31(4):416-428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