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8篇
  免费   2561篇
  国内免费   2863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086篇
地质学   12041篇
海洋学   1057篇
综合类   654篇
自然地理   387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2.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矿物岩石》2001,21(3):179-185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993.
走滑拉分作用与相山产铀火山盆地的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产铀火山盆地。本文依据相山盆地深部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大陆动力学理论,探讨了相山产铀火山盆地的就位机制。研究表明,相山火山盆地火山活动划分为两个旋回,其就位受制于区域深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即第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就位于NE向深断裂右旋走滑复活产生的EW向拉分构造,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裂隙式火山喷溢带;第二旋回的火山机构就位于NE向深断裂左旋走滑复活产生的SN向拉分构造与EW向基底断裂的结点,产生了中心式火山岩浆喷溢侵出。此外,还探讨了富大铀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94.
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庚  郭华  刘立 《铀矿地质》2001,17(6):332-340
辽西地区为华北地台北缘阴山-燕山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中生代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盆地。盆地地质分析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早期之前发育的沉积盆地为挤压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以后属伸展断陷盆地。根据沉积-构造分析,该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5个构造演化阶段;(1)早三叠世--早侏罗世;(2)早侏罗世-中侏罗世;(3)中侏罗世-晚侏罗世;(4)早白垩世早期;(5)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地质异常理论的分析,并结合兰坪盆地的地质、构造特点,充分发挥地壳升降系数法的定量化及其空间优势,对兰坪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形象、直观的表述,对进一步反演兰坪盆地独特构造格架形成的古应力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位于新疆北部富蕴县库尔提一带的晚古生代变质玄武岩和辉长岩系含有似岛弧火山岩(arc-like)和似洋中脊玄武岩(MORB-like)成分的两种组分,岩石以出现不同程度的LREE亏损和Nb、Ta等元素的负异常为特征,在成分上非常相似于现代弧后盆地(Mariana和Okinawa弧后盆地)的玄武岩。我们厘定这套变质的镁铁质火成岩为弧后盆地蛇绿岩,它们很可能代表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北侧的一个洋内岛弧的弧后盆地系统,表明晚古生代早期新疆北部地区处于与古亚洲洋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该古洋在晚石炭世-二叠纪消减消失后,两侧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准噶尔板块才开始碰撞和造山。  相似文献   
997.
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对南祁连盆地热水-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机母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该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为前三角洲和湖沼相的泥质岩沉积,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和混合型,主要处于成熟阶段,有机母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藻菌类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其中一些层段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8.
西藏中部南木林县乌郁盆地的乌郁群嘎扎村组新第三纪高钾钙碱性系列粗面岩和粗安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富集轻稀土元素, 具弱的到明显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 U和K, 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a和Ti. 同位素示踪显示乌郁群火山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洋壳参与的冈底斯带地壳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 表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到冈底斯带下部, 并通过新第三纪岩浆作用发生再循环.  相似文献   
999.
祁连山北缘酒东盆地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军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95-201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 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 8.6~4.5和4.5~0.9 Ma. 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逐步持续的缓慢隆起, 较青藏高原东北部要早, 但并无证据显示当时已经达到最高. 玉门砾岩出现代表的强烈隆升开始于约4.5 Ma.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措勤盆地古生界—中生界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和中一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一早石炭世缓坡一台地、晚石炭一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合、晚二叠世萎缩二三个演化阶段;中生代呈现三叠纪一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一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隆升)暴露岩浆孤格局。早一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之前属于陆表海,中部深,东部浅,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海水侵浸方向由西向东;之后,沉积体系复杂,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古海水侵浸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一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