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1020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刘翔 《铀矿地质》1998,14(3):142-149
本文以322矿田为例,对穿越矿田的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的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予以讨论。论述了矿田内铀矿床的形成、分布与遂川-热水走滑断裂带的关系,揭示了丰州拉分盆地的形成与铀成矿的内在联系,认为遂川-热水走滑断裂系是322矿田的主控条件,走滑断裂的脉动性控制了铀成矿的多期多阶段性。最后简要地分析了322矿田的找矿前景和走滑断裂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中国大陆三种拉张构造背景及其重要类型的银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陆3种大规模拉张构造背景控制了绝大多数重要银矿床:中国东部以中生代岩石圈巨大减薄仵用为背景的构造-岩浆活动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银矿床;中国西部以古生代大规模海相火山作用为特色的拉张构造环境控制了VHMs型银矿床;中国中部秦岭地区以古生代陆间裂谷系为背景的拉张构造环境控制了碳质岩系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83.
甘肃西和——成县地区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西汉水群的详细解体,划分,首次在西和-成县地区发现元古代地层单元。在多尺度,多层次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84.
下扬子前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扬子具有前震旦系变质基底,自震旦纪进入板内演化,震旦纪-早古生代发育三个向NE方向打开的拗拉槽,具有典型的三段式建造序列,槽内沉积作用不同于槽间区域的沉积作用。自晚奥陶世末期到志留纪末期,下扬子转变为前陆盆地。碎屑沉积厚度逾6000m,物质来自东侧,说明东侧有一新生的造山带崛起。自晚泥盆世初期到二叠纪末期,该造山带向前陆推挤,下扬子发生SN向引张,在晚二叠世出现成熟的撞击槽。槽内发育火山岩,碎屑  相似文献   
85.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至新生代晚期才转换成挤压环境。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伸展构造与后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这一地区油气运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期分析,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与二叠纪、侏罗纪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是配套的,它们形成的断块,同沉积背斜等对捕获早期油气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6.
北阿尔卑斯中部前陆盆地中,布尔迪加尔期上部海相磨拉石群地震和钻孔资料的沉积学解释可以对浅海体系结构进行细致的重建。根据地震相可以分为滨前/前滨、近滨和远滨沉积体系。地震测线上的地震相填图显示有两套进积层序(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其间为不整合界线。沉降分析表明,上部海相磨拉石群的演化主要由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来控制。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远端超覆以及浅海环境的建立是由远端沉降速率加大并伴有沉积物供给速率加大引起的。可见,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层序界线的形成和圣加伦组末期海退是由盆地远端的抬升而控制的。上部海相磨拉石群的沉降和沉积物通量分析对认识阿尔卑斯北部构造和侵蚀历史有重要作用,由阿勒地块的底侵作用和瑞士推覆体的逆冲作用引起的阿尔卑斯北部末端外序列层序加厚可解释为受盆地远端抬升和层序边界形成所控制。下部陆相磨拉石群逆冲席状体俯冲到磨拉石沉积之下,并伴随着阿尔卑斯北部侵蚀的加强,引起了造山带楔状体前端内序列地壳加厚,从而导致主要造山带负载位置向北迁移,引起磨拉石盆地沉积物供给增加。这些作用受盆地沉积中心向远端迁移以及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远端超覆所控制。  相似文献   
87.
88.
遂川大断裂是中国东南部NE-NNE向构造体系内一组重要断裂,其中段(永丰-抚州段)构造演化控制了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相山铀矿田的形成,研究认为,遂川大断裂中段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演化阶段,(1)燕山早期的剪切走滑导致相山中性火岩的形成;(2)燕山晚期的伸展拉张产生了大规模的铀矿化;(3)喜山期的挤压逆冲有利于保矿。  相似文献   
89.
地幔对流及其对地壳表层拉张盆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近十年来在地幔对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板块俯冲后在地幔中的演化特征,以及地幔上升流即地幔柱的驱动机制和地质效应。特别介绍了地幔柱对地壳表层拉张盆地形成和充填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地幔柱活动在济阳坳陷的地质表现及其引发的火山岩浆活动、碎屑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的阶段性间接反映了地幔对流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0.
黄海两钻孔岩芯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沉积物中泥炭层C14的年龄测定,把样品极性方向与A·Cox的极性年表加以对比,发现在黄海两个钻孔的沉积物中有与布容正向期内拉尚反向事件相对应的层位,并估算了沉积物生成年代及该海域的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