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1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综合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做了系统研究,发现并验证地面古河道25条,按形成时代将其分为两期,其中,早一中全新世古河道6条,历史时期古河道19条,按地貌形态将其为4种类型,包括高地古河道带,条状高地古河道,槽状洼地古河道和古河槽,其中条状高地古河道为该区主要的古河道类型。  相似文献   
102.
依据莱州湾南岸A1钻孔孢粉分析,结合14C、热释光测年、沉积物粒度、岩性等资料,对A1钻孔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并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利用孢粉组合,探讨了120 ka BP 以来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的植被发展以及气候的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在85~76 ka BP、50~24 ka BP和10~4 ka BP出现三次暖湿期,分别对应于“羊口海侵”、“广饶海侵”和“垦利海侵”。在三次暖湿期中发生海陆交互相滨岸沼泽或湖泊相沉积,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滨岸草原。在76~50 ka BP和24~10 ka BP两次冷干期为陆相沉积环境,前者出现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类型,后者出现干冷的针叶林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它们分别对应于早大理亚冰期和晚大理亚冰期。孢粉组合所反映的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及渤海沿岸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3.
渤海湾莱州湾东岸海岸带人为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中,渤海莱州湾东岸海岸带形成了地表塌陷、河槽变形、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由人为活动方式的不同,海岸带地质灾害存在结构与特征上的诸多差异,不同地质灾害在时空成因上有内在的联系。海岸带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以3S为基本技术支持的现代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系统;海岸带规划和海岸带环境变化研究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海岸带缓冲区的概念,以及海岸带缓冲区规划和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4.
公元初年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大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8,53(5):445-452
本文揭示和论证了西汉末来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大海侵,并探讨了此次海侵的范围和持续时间,海侵的证据是,西汉时期在莱州湾沿岩滨海地带设置的诸县在东汉时期被废弃,东汉时期,渤海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诸郡国的县均人口居全国之首,以及《水经注》中记载的有关事实,此次海侵持续时间至少在一个半世纪以上,由于历史时期海侵事件较少研究,此次海侵事件的揭示,对于历史地理研究和全球变化研究都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莱州寺庄镇境内发现特大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花 《西北地质》2007,40(4):26-26
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经过前期普查和两年的详查工作,在位于著名的焦家金成矿带南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金矿床,详查报告提交范围内共探求资源储量金属量44585kg,加上提交详查报告范围以外工作区(没有正式提交报告),整个寺庄金矿床深部共施工钻孔52个,通过资源储量概算,探求资源储量总量51.38t,潜在价值80多亿元。这一特大型矿床的发现,是在深部及矿区外围找矿的一个成功范例,实现了山东省胶东地区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为胶东地区乃至全国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信息和资料。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黄金资源基地。据专家预测,该…  相似文献   
106.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祖陆  王琳 《地理科学》2007,27(1):40-44
借助于典型自相关模型分析,将众多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并分别就这些综合变量进行系统阐述。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以归纳为: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与城镇化等综合指标,并分别对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在自然因素方面,咸水入侵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变化方向具有相关性,它是可以综合反映自然驱动因素的代表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7.
108.
以莱州湾东岸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Piper图、饱和指数以及离子比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盐化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参数Cl-、HCO3-和Ca2+离子浓度较高,而Mg2+、K+离子浓度很低,研究区硝酸盐污染严重,平均离子浓度高达172.88 mg/L,为劣五类水质;Cl-、SO42-、Na+和K+的离子浓度变异系数较大,是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变量;该区地下水中Ca2+、Mg2+和Cl-占主要优势,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按阳离子主要划分为Ca、Ca·Mg(Ca·Mg·Na)、Ca·Na(Ca·Na·Mg)及Na·Ca型水;按阴离子主要有Cl、Cl·HCO3(HCO3·Cl)、HCO·Cl·SO4(Cl·HCO3·SO4)、Cl·SO4、Cl·SO4·HCO3以及HCO3·SO4·Cl(SO4·HCO3·Cl)型水;TDS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结构性特征,表现为从中部向两侧浓度逐渐升高,由海向陆TDS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南部TDS质量浓度要显著大于北部;蒸发沉积、溶滤、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浅层地下水盐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岩盐、白云石、方解石以及石膏等矿物是地下水常规离子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09.
文章对莱州湾西岸人工岸段植物景观植物筛选及环境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前期进行了岸体工程建设,为人工岸段景观构建提供了基础;进行土壤理化指标的监测,确定土壤高盐碱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开展人工岸段自然分布和可引种植物种类调查,并制定植物筛选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对景观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并运用筛选出的植物在人工岸段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柽柳等6种耐盐碱植物乔灌木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引种植物优势互补,不仅能进行绿化,还能保证景观效果,适宜在莱州湾西岸的人工岸段进行种植,值得在莱州湾及其他岸段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