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在沉积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层序。在深盆浅水和干化深盆时期,陆源碎屑周期性地输入与泥坪上生长的造碳酸盐岩非骨骼藻群落结合,形成了不同频率的隐藻层纹石岩旋回。由于隐藻层纹石岩的特殊组构、沉积层序和对沉积环境的较大依存性,使之成为古环境分析的良好指标,也为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采集于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镇的三个柱状沉积剖面(W,M,E)的岩性特征及其对比关系的分析、沉积物14C年代的测定以及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磁化率特征的分析,结合有孔虫和颗石藻的分析结果,判定研究沉积层段为全新世中期的潮滩沉积.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当时的气候较现在温暖.以潮汐层理的周期性特征为依据,对以泥为主的潮滩沉积剖面中每隔10~20cm有规律出现的一层砂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沉积特征为季节性的潮滩沉积旋回.在此基础上,观察沉积剖面中的风暴潮事件的记录状况,估算出剖面中记录的与9711号台风风暴潮强度相当的风暴潮的发生频率为二至四年一遇,而依据盐城市东台梁垛河闸多年的现代最高潮位资料,应用耿贝尔(Gum-bel)曲线拟合法计算出的9711号台风所引起的风暴潮频率为十二年一遇,即全新世中期温暖期的台风风暴潮的频率比现在大.据此推测全球变暖后台风风暴潮的频率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63.
酒泉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发现了老君庙、鸭儿峡、单北、白杨河等油田。盆地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为断拗叠置型盆地。断陷期的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为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藻纹层比较发育,是优质的烃源岩。拗陷期盆地的快速沉降导致烃源岩快速成熟、高效生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挤压逆冲对构造圈闭、油气运移通道的形成和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着关键的作用,形成的窟窿山等多个正向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青西凹陷存在低成熟、成熟、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于青西凹陷的下沟组上段至中沟组,成熟原油发生了大规模的运移,形成了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油田,而深层高成熟原油没有大规模向中浅层运移,青西凹陷具有寻找高成熟原油的资源潜力。希望该研究成果可为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的远程作用及其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影响范围,在内蒙古多伦火山盆地羊盘沟地区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44.2±0.6 Ma,属于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73.25%~76.72%,K2O含量为4.64%~7.87%,K2O/Na2O值在1.15~3.82之间,A/CNK值为0.79~0.99;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等,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A2型流纹岩类;稀土元素总量高(320.76×10-6~415.70×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K和Rb、高场强元素Zr和Hf以及元素U、Th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高场强元素Nb和Ta以及元素P、Ti等,显著Eu负异常(δEu=0.08~0.15).表明流纹斑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某个伸展事件下的产物,因此,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向东南至少延伸至蒙东南—冀北一带,且对应的蒙古—鄂霍次克洋东段的闭合完成时间应早于144.2 Ma.   相似文献   
65.
以扬花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RadculusPers.)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酸雨条件下铅(Pb)、镉(Cd)单因素及其复合污染对扬花萝卜叶绿素荧光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与重金属胁迫会产生协同作用,加剧了扬花萝卜的叶片伤害,致使作物叶片光合作用受损.Pb及Pb+Cd复合污染胁迫下,扬花萝卜可溶性糖含量随酸雨pH值下降而上升,还原性糖含量则下降;在非酸雨条件下,Cd胁迫已超过作物的耐受阈值,因此当酸雨酸度增强时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合成受抑.当pH≥45时,Pb、Cd、Pb+Cd处理均能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促进游离氨基酸合成;pH<45时,两种营养组分含量均显著下降.酸雨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会增加扬花萝卜硝态氮含量,提高Pb和Cd的富集量;Pb污染最易促进硝态氮累积,Cd在扬花萝卜的富集量大于Pb;复合污染降低扬花萝卜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欧美研究者一系列的实验都显示三叠纪时期泛大陆存在巨型季风;三叠纪上扬子地区位于特提斯洋北缘,其是否存在巨型季风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如何值得关注。一系列的沉积学记录显示上扬子地区在三叠纪亦受到巨型季风的强烈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纹层状沉积岩;2)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普遍存在的风暴岩;3)晚三叠世卡尼期碳酸盐生产力危机;4)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明显的化石木年轮。上扬子地区沉积记录显示,早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卡尼期是三叠纪巨型季风最为剧烈的时期,本文认为P/T界限生物大灭绝引发的Gaia效应和卡尼期特提斯域强烈的构造活动极可能是这两次巨型季风极盛发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7.
68.
69.
沉积型天青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型天青石矿床和蒸发岩类 ,特别是石膏的沉积密切相关 ,含矿地层主要是纹层状叠层石或藻灰岩。天青石中硫、锶同位素值和海水硫、锶同位素值相近。在蒸发条件下海水浓缩到一定浓度时 ,产生天青石沉积 ,或是富锶的硫酸型晶间卤水和钙碳酸盐反应 ,形成交代型天青石。天青石主要分布于蒸发盐盆地的边缘部位 ,位于钙碳酸盐和钙硫酸盐沉积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