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结晶岩石分子扩散系数是影响岩石内部物质运移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由于结晶岩石结构致密,渗透性差,以通常的松散岩石分子扩散系数测试方法无法测得该参数。为此,本文提出薄片渗透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观测出结晶岩石分子扩散现象,计算出分子扩散系数。实验证明,这是结晶岩石分子扩散系数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在预冷的载玻片上滴一层预冷的十二烷液体,把底面打磨平整的粒雪块体压在该层液体上,待冻结后先用带锯将块体未充填十二烷的部分切去,再经切片机加工,可获得理想的雪-粒雪薄片。根据研究目的,可对薄片摄影和测量雪-粒雪晶体C轴方位。  相似文献   
73.
岩组分析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嘉荫 《地质论评》1943,8(Z1):107-114
附图一版前於民国二十九年,曾以岩组分析方法,作一概述(1)以无适当材料,未能付诸实行,迟迄於今,已经两年。本年五月底,奉命赴湖南,随张寿常邓玉书两先生观察湘南系之山字型  相似文献   
74.
谢家荣  沙光文 《地质论评》1945,10(Z2):97-104
一、研究经过最早用显微镜研究铝土矿者为法人拉巴朗氏Lapparent其文于一九三○年在法国矿物杂志上发表,在法国铝土中认出之  相似文献   
75.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2)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3)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为研究江郎山等丹霞地貌山区地质灾害的岩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耿建民 《地球化学》1974,(4):268-271
Procedur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oubly polished thin section for fluid inclusion study are presented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is method has the merit of simplicity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 satisfies adequately the requirement for fluid inclus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77.
赵鸿 《湖南地质》1989,8(2):56-60
钾长石的2V和N_g∧⊥(010)、N_g∧⊥(001)的夹角是结构状态的函数,能够表明T_1四面体上Si-Al的有序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砂薄片上选取近于垂直a轴(近于垂直锐角等分线N_p)的钾长石碎屑,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取得清晰的干涉图象。在费氏台上用锥光法和四轴法能精确测定这些光学数据。此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误差在2°以内),是一种好的光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制备在胶体配方和冷却液选择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本文介绍了岩孔隙铸体薄片的原理,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该项技术保持了岩石样品的原始结构,为储层特征的研究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9.
介绍计算机自动化实现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检索的方法。利用薄片鉴定时显示的光性特征,建立矿物鉴定数据库。运用VB为该数据库编写检索程序,实现计算机自动检索鉴定矿物种类。最后以黑硬绿泥石为例介绍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0.
利用铸体薄片资料进行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模拟技术,但由于参数确定和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导致结果准确性较差。基于此,在分析前人计算方法及其误差的基础上,确定了计算参数的选用,改进和完善了计算方法与结果检验方法的应用。在初始孔隙度的确定上,相对赋一固定值作为所有样品初始孔隙度或Scherer拟合公式,根据Beard和Weyl湿砂填集实验恢复初始孔隙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考虑压实过程中岩石表观体积缩小的情况下,推导了压实、胶结损失孔隙度与溶蚀增加孔隙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忽略岩石表观体积变化时孔隙度演化分析的误差来源和可能的误差大小范围;结果检验方面,摒弃了以往忽略溶蚀增加孔隙度而简单进行粒间孔隙度与和氦孔隙度对比的较为粗略的方法,建立了考虑各种成岩作用结果和成岩过程中岩石表观体积变化情况下的结果检验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8储层孔隙度演化进行计算,结果与岩芯氦孔隙度相比,绝对误差-1.1%,相对误差15.3%,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