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利用五道梁1993年9月~1995年8月的辐射收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季地面加热场强度有明显的急增加减过程,正是加热场的这种突变引起了季节的明显转换,冬季地面积雪多的年从那面加热场强度较弱,第二年夏季加热场强度则较强;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强,冬季弱;冬季地面积雪时间较长时,由于地表反射率增大,地中释放的土壤热通量较无雪时减少,可能造成该地区地面  相似文献   
52.
藏北高原环纳木错首次发现晚更新世湖滩岩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200-2001年夏,在开展藏北高原"纳木错第四纪环境演变调查研究"与"1:25万当雄幅"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中,笔者首次在环纳木错湖岸阶地上发现了一种与湖泊演化有关的湖相沉积岩石--湖滩岩.目前,国际上只有海滩岩一说,湖滩岩尚罕见正式报道.  相似文献   
53.
Variations in the fractions of biomass allocated to functional component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s plant responses to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grassland plants. Observations indicated shoots isometrically relates to root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but allometrically at the species level in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 These differences may result from the specific complementarity of functional groups between func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leaf, root, stem and reproductive organ. To test the component complementary responses to regional moisture variation, we conducted a multi-site transect survey to measure plant individual size and component biomass fractions of common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unctional groups: forbs, grasses, legumes and sedges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in peak growing season in 2010. Along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AP) gradient, we sampled 7o species, in which 2o are in alpine meadows, 20 in alpine steppes, 15 in alpine desert-steppes and 15 in alpine desert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of alpine plants is small with individual biomass mostly lower than 1.0 g. Plants keep relative conservative component individual responses moisture functional fractions across alpine grasslands at the level. However, the complementary between functional components to variations specifically differ among grou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unctional group diversity may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scaling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from individual up to community leve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andvaluable to perform int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ies on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influences of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functional groups on ecosystem primary service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那曲地区和拉萨市区(文中称藏北高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植被进行分类。通过地面调查数据、遥感数据、中国植被图集扫描图中经几何校正的西藏藏北高原作为实际参考数据,利用R2V软件和Arc info软件的结合,得出西藏藏北高原植被的数字化图。同时通过中国植被图集中西藏藏北高原的数据和MOD IS卫星6、2、1通道合成数据的特点,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监督类方法对2004年9月13和27日的EOS/MOD IS卫星遥感图像的西藏藏北高原部分植被进行分类。得出西藏藏北高原7个典型植被类型及其面积,可以反映出该区域植被的特征。这对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的草地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5.
56.
若拉岗日裂谷带位于拉竹龙-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中段,该带作为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线已被地学界所注目.在西金乌兰地区发现了蛇绿混杂岩带,在金沙江、甘孜理塘等地保留有较完整的洋壳残片(蛇绿混杂岩套)和岛弧火山岩建造,其西延的若拉岗日一带,没有见到这些地质体.基性岩(脉)和少量超基性岩脉是三叠纪热侵位的产物,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不是MORB型基性岩,更多地体现板内裂谷特征;石炭系—下二叠统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具裂谷型双峰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板内或板内裂谷;酸性花岗岩类侵入岩极不发育,构造岩浆带不发育.  相似文献   
57.
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度变化在高原干湿季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王澄海  尚大成 《高原气象》2007,26(4):677-685
通过1997年和1999年藏北高原沱沱河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对应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与高原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土壤湿度变化和高原干湿季转换及湿季降水存在联系。土壤融冻引起土壤增湿的时间比高原雨季降水开始的时间约早20天,春季高原土壤温、湿度的增加在高原地表感潜热的变化中有重要贡献。春末夏初高原土壤冻融过程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在高原局地尺度的水分循环中为高原湿季开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因此,在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与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土壤湿度变化在高原季节转换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  相似文献   
58.
利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与环境观测研究站的BJ观测站2012年1 12月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一种独立的确定地表动力学粗糙度Z0m的方法及两种热力学粗糙度Z0h的参数化方案(Z98和Y07),得出了Z0m和Z0h以及附加阻尼kB-1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Z0m在一定时间尺度(月、季)上存在着波动,Z0h在高原季风前、盛行期、衰退期有不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陆面模式CoLM将地表特征参数代入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0m的动态变化和Z0h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高了CoLM模式的模拟性能,模拟的地表通量更接近观测值。  相似文献   
59.
目前,对于高寒湿地土壤碳氮的研究多集中于泥炭沼泽,盐化沼泽土壤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全面认识湿地土壤碳氮的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藏北高原腹地格仁错湖沼湿地为研究区,分析高寒盐化沼泽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无积水三种水分条件下土壤剖面(0~50 cm)内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水位梯度的升高,各土层碳氮含量逐渐减少。在无积水区和季节性积水区,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分布均表现为表层(0~10 cm)含量最高,沿土壤剖面呈下降趋势;常年积水区各土层间的SOC和TN含量差异很小。其中,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0~50 cm土层的SOC储量分别为7.60 kg/m2,4.11 kg/m2和2.35 kg/m2,TN储量分别为0.56 kg/m2,0.28 kg/m2和0.19 kg/m2。相对于高寒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壤来说,高寒盐化沼泽土是碳氮累积较少的土壤类型,高水位、高盐度和低气温成为盐化沼泽土壤碳氮累积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