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3篇
  免费   1526篇
  国内免费   1936篇
测绘学   988篇
大气科学   2516篇
地球物理   1080篇
地质学   3923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600篇
自然地理   1344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湿地退化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功能研究基础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对处于生态脆弱区的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松嫩平原西部现有沼泽湿地面积4 488.13 km2,近50年来减少了62.54%;2000年斑块密度为1954年的1.67倍,且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周长均减小,说明沼泽景观破碎化严重;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分布质心发生偏移,近50年,向西北方向偏移了19.4 km,主轴方向顺时针旋转了9.23o,表明了沼泽湿地景观具有破碎化和萎缩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不平衡性:湿地的萎缩程度偏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得出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减少及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该区生态环境原生脆弱性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的.通过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为沼泽湿地格局优化和生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军  杨立强  王庆飞  徐浩 《矿床地质》2006,25(Z1):67-70
由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体制多次转换及火山-侵入岩活动形成了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成矿类型主要以石英脉型、复合脉带型、浸染细脉带型等类型为主,多种类型金矿多为同源成矿溶液在不同构造背景和物化条件下的沉淀产物,从而发育类似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结构。胶东矿集区存在3期成矿作用,金成矿作用主期明显集中于燕山中期(130~120 Ma),(含金)银矿化为燕山晚期(<97 Ma),含金(银)铅锌矿化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于燕山晚期(100 Ma前后),区域地质事件的定年与因果分析显示这三期成矿过程的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均受壳-幔相互作用等大尺度构造体制转折事件控制。  相似文献   
83.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深部资源第二富集带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地质方法填图,确立矿田NEE、NE和NNE三组方向的构造蚀变矿化带的成矿和控矿的构造分布模型,用构造校正方法 测算玲珑-焦家式金矿典型矿田的成矿深度。玲珑金矿田四期成矿的深度分别约为3 454.97 m(213 Ma),1 914.42 m(100.28 Ma),1 090.97 m(80.67 Ma)和720.55 m(71.86 Ma)。在地物化资料基础上开展综合预测,预测了3组方向构造蚀变矿化带深部第二富集带的赋存深度、富集金矿的概量。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被地勘部门和矿山近10年的深部地质勘查工程所证实。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揭露数百吨新增储量的事实还表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主要和燕山期基底逐渐上隆及反钟向区域压剪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其大型矿山深部发育深部第二资源富集带的现象可能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84.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铍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采集和分析了五通桥区不同功能区和乡镇73个土壤样品,以了解山丘平原过渡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Pb32.18mg/kg、Cd0.82mg/kg、Cu28.61mg/kg、Zn108.08mg/kg、Ni32.66mg/kg、Cr72.44mg/kg;与四川土壤背景值相比,Cu、Ni、Cr的含量与之持平,Pb增加了0.11倍,Zn增加了0.32倍,Cd的积累较为严重,比背景值增加了10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过渡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排序为工业区〉生活区〉农业区。Cd在六种元素的土壤污染分担率中占55.46%,是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土壤Cd含量与Pb和Zn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5和0.500),表明存在Pb—Cd和Zn—Cd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86.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华  季媛  苗苗 《干旱区地理》2006,29(6):861-866
土壤风蚀造成的直接生态后果是土地资源的退化。在春播前两次沙尘暴事件中,对科尔沁沙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类型的土壤风蚀量及土壤特性进行了野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沙尘暴天气下,由于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的不同,土壤风蚀量存在着差异,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的风蚀量显著高于未垦草地、免耕农地和麻黄地;免耕农地则与未垦草地的风蚀量相差不大,风蚀危害较轻;麻黄地几乎不受风蚀侵害。新垦农地、翻耕农地、免耕农地、未垦草地、麻黄地两次观测的土壤风蚀量平均值依次为24.59、15.60、2.26、1.46和0.22 g/h.cm2。(2)基于土壤特性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结果表明,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87.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620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