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前,"泰山玉"是玉石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对一批"泰山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泰山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蛇纹石,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岫玉"或"蛇纹石玉"。其中,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泰山玉"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与研究。"泰山玉"中Cr,Fe,Ni的质量分数较高,这是区别辽宁岫玉的重要特征之一。泰山文化与传统玉石文化相结合,是"泰山玉"的良好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2.
33.
蛇纹石化与壳幔演化乃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密切相关.泰山蛇纹石质玉石产于华北克拉通鲁西雁翎关绿岩带内,是绿岩带型蛇纹石质玉石的典型代表,玉料可分为泰山墨玉、泰山碧玉和泰山翠斑玉(泰山花斑玉)三大类.虽然前人对泰山超基性岩型蛇纹石质玉石进行过研究,但对其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仍然薄弱.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泰山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泰山墨玉主要矿物组成为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而泰山碧玉和翠斑玉主要矿物均为叶蛇纹石;三类玉料均富集Cr、Co、Ni等相容元素;与其他产地蛇纹石玉相比,泰山蛇纹石玉更富Ni而贫Cr;Cr/Ni和Ni/C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5~0.42、27.43~42.77;亏损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玉石具有稀土元素总量低(ΣREE=0.57~3.02μg/g),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Eu负异常较为明显(δEu=0.18~0.45)等特征.早期形成的泰山墨玉主量元素更加贫Si、富Mg、Fe,泰山碧玉和翠斑玉则相对富Si和富集U、Pb等亲流体元素.结合野外产状特点,可以认为,①泰山玉原岩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鲁西绿岩带上残余亏损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超基性火山岩,其原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某些特征;②低Cr含量和Cr/Ni值,低稀土元素总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等是绿岩带型泰山蛇纹石质玉石重要特征;③泰山碧玉和翠斑玉的成玉过程可能受到后期热液流体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34.
西藏札达地区夏拉剖面海绿石砂岩之下的地层中含有少量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海绿石质物质。为了更好的理解海绿石化过程、查明海绿石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相学和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子探针微分析(EPMA)等技术,对其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海绿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分析表明,海绿石呈微晶片状集合体形态,具明显的交代特征。海绿石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交代碱性长石或岩屑中的富钾组分,这种交代反应为溶解-沉淀-重结晶机制控制的界面迁移反应。交代形成的海绿石继承了原矿物或岩屑颗粒的外形,表明其形成于很弱的水动力学条件。交代过程受沉积物供应速率、母源物质的溶解速率和反应界面附近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铁铝蛇纹石的大量存在表明当时的环境主要为一种还原环境,而海绿石则形成于局部的亚氧化(sub-oxic)环境中。砂岩中不同演化程度的海绿石都表现出富钾贫铁的特征,表明交代碱性长石(或钾长石)或岩屑中的富钾组分的海绿石化过程不同于前人提出的新生理论和两阶段模式。元素的富集是通过与交代作用同时进行的重结晶作用完成的,该过程不需要前人提及的后期单独的钾富集的过程,并区别于交代贫钾矿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岩相结构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永亚  干福熹 《岩矿测试》2012,31(5):788-793
应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成分、物相和结构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衍射峰主要位于0.724、0.456、0.362、0.248、0.153和0.150 nm处,表明陆川蛇纹石玉主要矿物成分是蛇纹石,同时伴生方解石矿物与蛇纹石形成穿插交织结构。成矿机理分析表明,陆川蛇纹石玉是由白云质大理岩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和广东的信宜玉均属于富镁碳酸盐型蛇纹石。拉曼光谱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9、376、457、686和1046 cm-1处,纤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8、345、386、624、690和1102 cm-1处,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可以快速区分陆川蛇纹石玉中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两种不同结构的蛇纹石亚种。  相似文献   
36.
    使用可循环的NH4Cl 溶液作为中间媒介获取Mg2+用于CO2 矿物封存是一种新兴工艺,但是纤蛇纹石在NH4Cl 溶液中较 低的Mg2+浸出率却是这项工艺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灼烧处理对纤蛇纹石进行改性。结果表明, 灼烧处理 可以有效改变纤蛇纹石中Mg2+反应活性。在600℃灼烧后,所得产物与NH4Cl 反应的转化率达到55.64%,比灼烧前提高了 约43%。600℃灼烧处理脱除了纤蛇纹石外羟基,增大了矿物的反应表面积和具反应活性的Mg2+的量,促进了其与NH4Cl 的 反应 ;脱除内羟基后,具反应活性Mg2+减少,与NH4Cl 反应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37.
汪建明  沈兆龙 《江苏地质》2009,33(4):397-402
对一种特殊的玉器材料采用珠宝玉石常规鉴定、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的研究,其玉石材料为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提出了使用放大镜检查与红外光谱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8.
纤蛇纹石纳米管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水热法进行了纤维蛇纹石的合成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合成了多个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表明在180℃~220℃、pH值为10.39~13的水热体系中均能够合成纤蛇纹石结构纤维;在220℃、pH值为13的条件下合成晶型最好、纤维最长的纤蛇纹石纳米管,其内径约6 nm~8 nm、外径约30 nm~35nm,长约200 nm~400 nm。  相似文献   
39.
当深度大于50km时 ,高压和高温将抑制脆裂作用的进行 ,然而俯冲带的地震却能在深达670km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变质反应触发了这些深部地震的发生。深源地震(>300km)可能是由与橄榄石转变成尖晶石的亚稳态反应相关的断裂活动引起的 ,中源地震(50~300km)可能是由俯冲洋壳中与变玄武岩和变辉长岩转变成榴辉岩相关的脱水脆化作用引起的 ,或由俯冲地幔表层中的蛇纹石脱水而引起。即使在俯冲带较浅的范围(<50km) ,变质反应可能也控制着大的板内地震的震源深度。本文认为蛇纹石脱水作用引发了发生在俯冲…  相似文献   
40.
碱度对水热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天然纤蛇纹石纳米管在量子组装应用上存在的不易提纯、易被伴生矿物堵塞、管径不均等缺点,以活性MgO和纳米SiO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不同碱度下合成了系列纤蛇纹石样品.时合成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在200℃.pH值大于13的条件下反应60 h以上能够合成结晶度比较完善的纤蛇纹石;碱度的提高有利于纤蛇纹石氢氧镁石层和硅氧四面体层的生长,并促使两者结合更为紧密,晶胞参数b0值增大,结构层更易卷曲,纤蛇纹石的纤维管状结构更加完善,结晶度提高,纤维的晶体轮廓更加清晰,直径更为均一,长度增加;最后确认在200℃.pH 13.8,反应60 h条件下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的直径约50 nm.长度多在600nm以上,长度上优于前人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