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4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1443篇
测绘学   1092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451篇
地质学   5054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560篇
自然地理   31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51年   7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6年   11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遗迹化石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为例,探讨了遗迹化石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表现在3个方面:1)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界面位置发育有特征性的受基底控制的遗迹相,且界面上下遗迹组合类型发生变化;2)准层序界面的识别较深水环境中,界面上下生物扰动强度明显差异,界面之下扰动强度较大,扰动指数可达到3,而界面之上几乎没有生物扰动,且在同一准层序内部,由下至上,扰动强度逐渐增大;3)旋回层序的识别:在潮控滨线环境中,单个准层序内部,由下至上,高能环境的Skolithos遗迹组合逐渐变为中低能环境的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和低能环境的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由下至上呈现旋回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底部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 白云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 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白云岩研究基础薄弱,限制了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型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选择塔中地区塔中1井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作为对象,应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对其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宏观构造与微观结构指示其可能形成于高能的潮坪环境;低有序度值(0.6)与塔北地区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潮坪同沉积白云岩(有序度值0.61)特点一致,指示该白云岩结晶速率较快;同时,高Fe、Mn含量与低U、Mo含量也与氧化环境的潮坪相一致。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δ18O值非常集中, 变化在-7.4‰~-5.8‰;87Sr/86Sr组成变化很小,在0.709015~0.709276之间,与前人报道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海水同位素特征一致,同时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与下奥陶统泥晶灰岩一致,指示了白云岩的沉积/成岩物质来源于蒸发海水;白云岩δ13C值变化从-2.5‰~+1.6‰,并有着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变化规律,可能指示了古海洋的碳同位素氧化。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构造特点具有原生沉积特征,同时白云岩CaO与MgO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也支持该白云岩原生沉积特点。因此,塔里木盆地塔中1井钻遇的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为潮坪环境下,从蒸发海水中快速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3.
静北潜山的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并将钻井揭示的未见化石的碳酸盐岩和石英砂岩沉积划归中元古界长城系,沿用至今.2002年在对该区的地层研究中,首次发现了晚古生代孢粉化石,从而证实静北潜山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本文以孢粉化石为主要依据,对潜山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构造和沉积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4.
很多含硫化物脉状金银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以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网脉为标志.所谓中阶段δD亏损,是指在成矿流体δ18O逐渐降低(或升高)时,中阶段δD同时低于早阶段和晚阶段的δD.列举了一些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例证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根据中阶段伴随大量硫化物沉淀的事实,认为硫化物沉淀时流体中H2S或HS-的H 被金属离子置换出来,H 加入到流体系统后导致了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对不同温度H2O-H2S体系1000In ot值的概算显示,在200-650℃温度范围,H2S或HS-的δD低于H2O的δD约211‰~478%‰,H2S或HS-中H 的少量释放即可导致流体水δD的显著降低.因此建议,成矿流体从早到晚δ18O逐渐降低,中阶段δD亏损的规律,可以作为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氢氧同位素演化的概念性模型.  相似文献   
25.
严君凤 《探矿工程》2008,35(7):41-43
通过小口径钢管组合桩在滑坡应急抢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有关要点,为处理类似的突发地质灾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6.
骆嘉成 《探矿工程》2008,35(11):65-67
对旋挖钻机、转盘钻机各自特点和施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组合施工方法设想,并通过工程实例得到成功实践,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客观地提出了旋挖钻机的使用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杨建新  陈安平 《铀矿地质》2008,24(2):96-100
文章阐述了呼斯梁地区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砂体分布、古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矿化特征,总结了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指出该区西部纳岭沟矿段为下翼矿体,并有望发展成大型铀矿带,推测卷头部位位于其南侧,可能为皂火壕矿带向西的延伸,埋深大,较难控制;而东部农胜新地段铀矿化产于辫状河道的北侧,受灰色残留体探制,矿体埋深浅、地层结构有利,有望发展成新的铀成矿带.  相似文献   
29.
笔者从岩性地层、孢粉组合、地层对比等方面,对西河盆地红层的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追朔其地质演化历程。本区首次发现的孢粉组合是以草本植物蒿属为优势种,松、胡桃及禾本科为次优势种的疏林灌丛草原,其中胡桃属、榆属为典型的古—新近纪属种。根据岩性特征及生物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西河盆地“红土”地层属于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拉组(N2b),地层层序类型在平面上体现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沉积环境由河流、冲积扇、三角洲到湖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0.
根据织金一带以断裂为主体,褶皱相伴的北东向构造组合特征,将其归结为"一带、一区、一群"的基本构造格架.简述了各褶断带几何形态和构造形迹组合及动力学特征和成生顺序,指出该区地质构造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