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一种基于无人机序列图像的地形地貌三维快速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序列图像的地形地貌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采用Harris特征点和SIFT特征向量来提取图像特征,实现图像配准;采用准透视投影模型和因子化方法对未标定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标定;通过高效次优解三角化方法获取三维点云坐标;通过准稠密化扩散算法对三维点云进行稠密化;采用捆绑调整算法提高了空间三维点云的精度;采用Possion表面重建方法对三维点云进行了网格化处理.本文为无人机序列图像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82.
殷晓斌  王振占 《遥感学报》2013,17(5):1049-1059
利用欧洲空间局发布的土壤湿度和盐度卫星最新版本V5.04及V5.05的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的L1C级亮温数据,分析了其2维视场中存在的亮温偏差和年际变化。亮温偏差在视场中的分布不均匀并随季节变化。其年际变化超过1 K。太阳及其尾迹在视场中的位置随季节变化并对该卫星测量的亮温产生影响,是亮温偏差年际变化的主要来源。另外,太阳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会使该卫星天线的物理温度产生季节性变化,并通过天线模型使其测量亮温产生季节性偏差。  相似文献   
983.
《西部资源》2013,(4):72
翡翠A货 是指仅仅经过雕刻打磨加工的纯天然翡翠.翡翠A货有以下特征: 1.翠性.这是由于组成翡翠的硬玉或其它辉石矿物的晶体具有两组完全的解理而造成的.在光照下,由于这些解理面的反射作用,可以看到翡翠表面众多的闪闪发光的小面,通常在翡翠锯开的或未抛光的表面上,翠性非常明显. 2.天然翡翠还具有橘皮效应,其抛光表面上常常像橘皮似的起伏不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翡翠中硬玉颗粒的排列方向不一致所致.  相似文献   
984.
In July, 2009, we investigated the Ningchan River Glacier No. 3. A control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around the glacier and the expedition used a GPS-RTK to measure glacial area, terminal and surface altitude, and used an EKKO GPR to measure glacier thickness. We used a topographic map based on 1972 aerial photo, two TM images in 1995, 2009, and GPS-RTK data in 2009,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the Ningchan River Glacier No. 3 since 1972. Through analysis we found this glacier has been seriously shrinking over the past 37 years. The glacier terminal retreated about 6%, the area was reduced about 13.1%, the volume was reduced about 35.3%, and glacier shrinkag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thinning. Glacier average thickness reduced from 36.8 m in 1972, to 27.4 m in 2009. Meteorological data around the study area shows that this region in recent decades has undergone differential warming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apid glacier shrinkage.  相似文献   
985.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hos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the desert ecosyste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airflow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we studied surface airflow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n the fixed dune profile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eed of near-surface airflow is the lowest at the foot of windward slope and the highest at the crest, 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foot to the crest. At the leeward side, although near-surface airflow increases slightly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ope after an initial sudden decrease at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its overall trend decreases from the crest. Wind velocity variation coefficient varied at different heights over each observation site. The thickness, shear strength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nd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 at crusts layer decreased from the slope foot to the upper part, showing that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re less developed in high wind speed areas and well developed in low wind speed area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unes and changes in airflow due to geomorpholog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986.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2):51-53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3年12月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年零9个月的艰难跋涉,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越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与木星相会。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13万千米的地方穿过木星云层,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相似文献   
987.
中尺度涡蕴含海洋超过90%的动能, 显著影响海洋物质能量循环。对中尺度涡的预报是目前物理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近30年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sea level anomaly, SLA), 采用基于博弈思想的生成对抗网络方法(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 构建了中尺度涡预报模型, 进行了28天预报, 并采用独立样本分析了预报涡旋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能量强度等特征参数, 探讨影响预报结果准确性和时效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半径为100~200km的涡旋在15天左右的预报时长仍能保持较好的准确性及时效性, 误差在20%以内。该区域的平均涡动能约为0.875m2·s-2, 其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普遍介于0.02~0.04m2·s-2。且涡旋预报结果受异常天气影响较小, 在正常天气条件和台风娜基莉条件下具有相似的预报能力。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理解并应用生成对抗网络这一新方法预报海洋中尺度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8.
基于160站资料的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160站站域面积和近60年月平均表面气温资料,求得1951—2008年我国年、季节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表面气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四季表面气温异常中冬季异常方差最强,它对四季总异常的方差贡献为47.7%,远高于春、秋季 (23.4%,17.2%) 和夏季 (11.7%)。线性增温在年、季序列中均显著,年序列最强,夏季最弱;全国平均表面气温线性增温的年值为1.4℃/58 a,冬季 (2.3℃/58 a) 明显高于夏季 (0.6℃/58 a)。年代际变化在年和冬、夏季序列中的方差贡献显著,年值 (59.3%) 明显高于冬、夏季值;年和冬季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夏季从90年代中期起维持为正。该文提供的年、季节全国平均表面气温序列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989.
根据2002年10月~2004年1月在青海瓦里关山全球大气本底站(101.898°E,36.287°N,3810ma.s.l.)近地面空气7Be,210Pb,O3和CO2的周平均浓度数据,建立这4种组分相邻周浓度差(分别以Δ7Be,Δ210Pb,ΔO3和ΔCO2表示)数据序列,以此示踪研究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和陆地地表排放这两个过程各自对瓦里关山近地面O3和CO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直接周浓度数据的示踪结果相比,浓度差的引进降低了大气气溶胶季节性湿沉降对7Be和210Pb示踪信号的干扰,较清晰地揭示了瓦里关山站近地面O3和CO2各自浓度变化的物理机制.Δ7Be与ΔO3的关系表明瓦里关山近地面O3显著地受到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影响;Δ210Pb与ΔCO2关系则表明陆地地表排放对近地面CO2浓度变化有着明显的贡献.Δ210Pb与ΔO3关系也反映出地表排放在冬、夏季对瓦里关山近地面O3浓度变化不同的影响,Δ7Be和ΔCO2关系则反映了来自高层大气向下输送在夏季(冬季)是增加(减低)瓦里关山近地面CO2的浓度.根据对7Be和O3的观测,本文推算月平均平流层输送到瓦里关山近地面O3浓度在4月和6~8月为(6.0~8.0)×10-9(体积混合比,下同),而其余月份稳定在(2~4.0)×10-9;在瓦里关山近地面O3本底浓度的构成中,平流层贡献5~7月份为20×10-9左右,而在其余月份在(12~15)×10-9,总体上相对贡献率为35%~40%.  相似文献   
990.
局地大气能量有效性中的表面扰动位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  李建平 《气象学报》2011,69(4):664-671
在局地扰动位能理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与实际地形有关的表面扰动位能部分,理论推导了数学表达式,表明地形和表面热状况是其决定因素。利用再分析资料考察了其气候学和气候变率特征。研究表明,表面扰动位能具有独特的热动力学意义,它的量值与地球表面高大地形密切联系,而其季节变动特点则与表面热状况的季节变化息息相关。高纬度极地地形区域为明显的全年基本不变的负扰动位能分布区,低纬度热带区域则呈现季节变动非常小的正扰动位能分布。表面扰动位能的季节变动和年际变率的极值区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高大地形区域,夏季达到正的极大值,而冬季则转变成负值区。这一特征在青藏高原区最为典型,其表面扰动位能在时域和频域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特征,年际变率以2—4a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