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91.
Luedm.  J Wong  HK 《海洋地质》2000,(4):11-33
1989年至1994年间,德国太阳号调查船SO-50B、SO-72A和SO-95航次在南海香港岩外做了6600km的地震测线。对剖面的地震地层学解释确定了更新纪地层中T0不整合的时代归属。东沙隆起的抬升和上覆地层的削蚀形成新第三纪T1和T9不整合,这次隆升事件由岩浆侵入上地壳所引起。地震剖面显示穿入沉积盖层的火成侵入岩体使接触带原有的层理现象消失。岩浆-构造事件也许瑟台湾和中国东部大陆边缘5-3Ma以及3-0Ma两次碰撞有关。碰撞事件以及随后台湾NNW和WNW向的拉移使台湾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的挤压转变为走滑。张裂活动停止洋壳冷却下沉并消亡在马尼拉海沟之下并产生拉张应力,形成张扭应力场。走滑运动使多数裂陷期和漂移期形成的断层重新活动,给岩浆上拱提供了通道。南海北部构造格局以中新世NE-SW向断裂为特征,这类断层数量虽少却在整个研究区都有分布。ENE-WSW向和NE-SW向上新世断裂集中分布在东沙岛西部,且多为走滑断裂。现代断裂总体为NW-SW走向,与裂陷期形成的断层大致平行,部分断层因局部上隆而产生,一般为正断层性质,但也有走滑性质。上述多数断裂至基底,可见这些是裂断陷和漂移期薄弱带重新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2.
张裂大陆边缘和盆地主要通过岩石圈的伸展作用形成,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的减薄导致了岩浆的减压熔融,最终形成了洋壳和减薄的转换带。处理和分析了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号采集的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调查的多道地震数据(MCS2010-1),总结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转换带主要由北部裂陷期下沉区段,中部海山或埋藏海山隆起带和靠近海盆一侧的掀斜断块带组成。通过对比以前南海北部采集的反射地震数据和折射地震波速度模型,圈定了洋陆转换带的分布范围,洋陆转换带的宽度在南海东北部是225km,中部是160km,西北部是110km。依据零星的大于6级地震震中分布,揭示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目前仍是一个地震构造活跃带。  相似文献   
493.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1.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只有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安全保护效果,所以驾驶员和乘员在汽车运行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相似文献   
494.
王宁 《国土资源》2012,(3):63-63
抚顺市国土资源局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为主线,提出六项措施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全力推进“项目促进年”建设。六项措施: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积极梳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服务  相似文献   
495.
针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干扰,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预测滤波方法.通过对AR模型数学表达式进行改写,然后引入反褶积代价函数,最后推导得到压制随机噪声的递归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单道压制随机噪声,保护了有效信号的细节部分,比基于常规最小二乘代价函数的滤波算法收敛更快.通过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压制低信噪比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干扰,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有效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496.
基于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结合De Jeu建立的透过率与微波极化差异指数的通用关系式,以及Smiths建立的地表温度与大气总可降水量的经验关系,构建了一套基于AMSR-E影像的地表温度半经验反演模型,该模型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数据,便可从AMSR-E 6.9GHz和10.7GHz两个波段的亮度温度模拟得到地表温度变量。对2009年我国地表温度进行实例模拟和验证,结果显示,该地表温度模型的平均反演精度达到2.54℃(R2=0.79),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微波遥感地表温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497.
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nd obstacle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Two statistical parameters,root mean square (RMS) height (s) and correlation length (l),are designed for describing the roughness of a randomly rough surface.The roughness parameter measured by traditional way is independence of frequency,soil moisture and soil heterogeneity and just the ″geometric″ roughness of random surface.This ″geometric″ roughness can not fully explain the scattered thermal radiation by the earth's surfa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metric″ roughness and integrated roughness (contain both ″geometric″ roughness and ″dielectric″ roughness) is linked by empirical coefficient.In view of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grated surface roughness from radiometer sampling data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which mainly based on the flouri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spectr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We can obtain integrated surface roughnes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by this method.Besides "geometric" roughness,this integrated surface roughness not only contains "dielectric" roughness but also includes frequency dependence.Combined with Q/H model the polarization coupling coefficient can also be obtained for both H and V polarization.Meanwhile,the simula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adiometer with a sensitivity of 0.1 K can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 and the change of roughness with frequency for the same rough surface.This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radiometer sampling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theoretically.This method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dielectric″ roughness measurement to some extent and can achieve the integrated surface roughness within a microwave pixel which can serve soil moisture inversion better than the ″geometric″ roughness.  相似文献   
498.
拉索端部弹性约束振动控制研究(Ⅱ)——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索端沿轴向设置弹性约束,对拉索振动轴向被动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支座移动对拉索振动频率的影响;验证了弹性约束对拉索振动的减振效果,讨论了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后验证文献[10]中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99.
本文建立了拉索振动的轴向被动控制理论模型。在拉索端部沿轴向设置弹性约束,通过影响索端支座的移动,从而改变拉索的振动特性,最终达到减振效果。通过D’Alembert原理建立拉索-弹性约束系统振动方程,通过Galerkin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应用龙格-库塔积分法求解方程;经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振动控制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并且讨论了初始拉力、支座质量、振动频率及弹簧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计算最优阻尼参数的近似解析式,为工程师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参考依据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00.
高超  曲激婷  姜峰 《地震学刊》2010,(Z1):226-230
半个世纪以来,土木工程结构越发趋于大型化、复杂化,逐渐向高层、大跨度等方向发展,大型复杂结构逐渐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发展最快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由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多,而其振动控制相对滞后,因此,振动控制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研究及应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阐述了大跨度空间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