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篇
  免费   812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3841篇
海洋学   647篇
综合类   549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变化中意义重大。利用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03年)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数据,估算了全省0~20 cm、0~100 cm及0~160 cm的土壤碳密度和储量,并对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土壤固碳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0~20 cm、0~100 cm和0~160 cm土层SOC密度分别为222 kg/m2、764 kg/m2、1009 kg/m2,各土层SOC密度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9 kg/m2、1164 kg/m2和1534 kg/m2);(2)0~20 cm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西北平原、鲁东丘陵中等,鲁中南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3)与18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数据对比,表层SOC密度从143 kg/m2升高到222 kg/m2,全省陆域(1570万km2)0~20 cm表层SOC储量则由22641 Mt增加至35065 Mt,净增了12424 Mt,SOC密度以0044 kg/(m2·a)的平均速率在土壤中积累,整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据估算,尚有50523 Mt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952.
为了研究煤岩水力压裂的起裂压力和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采用型煤试样,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力压裂实验系统,参照现场压裂施工制定了“施加三向应力-顶部注水”的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方案并开展了水力压裂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泵注压力和水力压裂裂缝。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液泵注排量越大,起裂压力越大。三向应力满足最大水平主应力σH > 垂向应力σv > 最小水平主应力σh,水力压裂裂缝沿着垂直于σh的方向扩展。σv和σh一定,随着σH的增大,煤岩起裂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路径越平直。当σH远大于σv和σh时,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路径越复杂,分叉缝角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煤岩水力压裂理论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3.
《地学前缘》2017,(6):286-299
依据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结构、甲烷吸附性、岩石力学性质、裂缝发育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脆性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和甲烷吸附能力。与北美主要产气页岩及龙马溪组页岩相比,牛蹄塘组页岩以Ⅰ型有机质为主,有机孔发育规模较小,孔径多小于5nm,甲烷吸附/脱附能力强。矿物粒间与粒内孔缝是牛蹄塘组页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主要来源,高TOC含量伴随的高石英(刚性矿物)含量有利于微观孔缝的发育、保存及游离气的富集。牛蹄塘组宏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次为层间缝,微观上主要为层间、粒间和粒内缝;方解石与石英等裂缝充填物内部发育开启的次级微裂缝、解理和溶蚀孔隙,滑脱缝与压扭/张扭性裂缝面糜棱化矿物粒间孔缝发育,增加了充填裂缝的有效性。在良好保存条件下,裂缝的发育对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与渗透性均具有贡献,而对渗透性的改善是其最主要贡献。当TOC含量低于6.5%,TOC含量与孔隙度、总孔体积、脆性、兰氏压力、裂缝密度和游离气含量等储层参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当TOC含量大于6.5%时,正相关关系逐渐变为负相关。有机质类型、含量、成熟度及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宏观(脆性、裂缝发育程度)与微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甲烷吸附性)性质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4.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危害大,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具有诸多共性和一定规律,同时又呈现出各自差异性特征和独特规律。  相似文献   
955.
致密砂岩油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裂缝作为主要渗流通道,其本身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多期发育和多期充填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裂缝预测的精度,目前尚缺乏一套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系统方法。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多期裂缝的识别、充填过程和形成—叠加演化机制,建立合理的裂缝表征模型,以定量预测裂缝参数分布范围。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致密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方向: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结合构造演化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裂缝发育期次;通过热液充填模拟实验和岩石力学实验,揭示裂缝充填机制,及其在多期应力作用下裂缝的萌生、扩展和叠加过程;采用实验统计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理和最大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考虑裂缝差异充填的各向异性强度破裂准则,建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模型。最终,本文形成和完善了致密砂岩多期裂缝演化及量化表征的理论体系,为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6.
北京是突发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首都城市之一,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分布面广、危害性大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总体上看,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全,规模小,险情差异大。2003年以来,突发地质灾害次数有较大增加,主要类型为崩塌和地面塌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即北京地区防治应以调查为基础,监测预警为先导,以搬迁避让为主,工程防治为辅,并从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北京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7.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结合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演化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烃源岩具有"北厚南薄"的发育特征,在凹陷中—北部深洼带最为发育,往南厚度变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Ⅰ—Ⅱ1),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成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北部洼陷和中部洼陷的深洼区,但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有形成低熟油的基本条件,为研究区油气聚集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58.
一、地质背景 宝清县锅盔山地区地层属兴凯湖一布列亚山地层区;佳木斯一虎林分区;宝清小区;出露地层以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的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矽线堇青钾长变粒岩、黑云矽线片岩、石英片岩、大理岩为主。零星分布白垩系上统松木河组的流纹岩,英安岩及其凝灰角砾岩、角砾熔岩夹安山岩、珍珠岩等。  相似文献   
959.
为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切实保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全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广西国土资源厅按照2010年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十大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制定下发(2010年广西节约集约用地T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960.
<正>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省储量利用调查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至2009年12月底,全省共投入矿区核查地质队伍14个,参加项目人员133人;完成420个矿区的核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