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8篇
  免费   2142篇
  国内免费   2477篇
测绘学   808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2102篇
地质学   8307篇
海洋学   956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813篇
自然地理   953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仅就声波探查砼裂缝深度的可行性从数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42.
利用临汾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探讨了运城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对震群活动的震相记录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3.
本文研究了1920年以来,云南地区M_s≥4.7级地震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标度。结果表明,当区内M_s≥4.7级地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我们定义的平静段和活跃段后,分别于418天和312天内即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应率分别为71%和87%,1920年以来云南11次M_s≥6.8级地震前,出现活跃和平静特征标度的各5次。在空间上绝大多数(80%)大震震中处于我们所定义的长时间大范围空白缺震背景区或相对少震区内,仅少数(20%)位于4.7级以上地震相对密集区内或附近。4.7级以上地震上述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特征标度,可以作为云南6级,特别是6.8级以上地震中期或短期预测的判据和指标。同时可以看出,云南6级以上地震前,4.7级以上地震在时空演变上,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44.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5.
地震序列类型判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6.
油气演化与一些金矿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林清  傅家谟 《地球化学》1993,(3):217-226
石油演化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贵州部分金矿石中有机质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在大部分金矿矿石中均有热变沥青,热成熟度都很高(R°%>1.5)。进一步分析石油中的金含量,发现一些原油中金的含量比较高(最高达106ppb)。实验研究了原油对金的萃取作用、原油对金的溶解及金矿石的淋滤作用,证明了金富集在原油中的过程。经载金原油成矿实验研究,确认油气的破坏过程是金成矿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油气演化与金成矿之间的模式,用以进一步研究油气与某些沉积改造金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47.
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岭 《甘肃地质》1993,2(1):72-79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对构造复杂、成矿发育而著称的西秦岭南亚带,运用浅部与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层次性、时序性的递进研究,地质事实表明:西秦岭南亚带在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背景发展的基础上,受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制约影响,曾经历了拉张裂陷沉积、碰撞挤压隆起与造山后的不平衡抬升和拉张断块运动,直至后来的浅层逆冲推覆,鲜明的表现了西秦岭南亚带、开与合的历史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948.
本文以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探讨了炯隆寺-阿吉森多岩体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为印支晚期形成的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于岛弧深成侵入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950.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沉积建造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资料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运用沉积建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北早古生代的沉积建造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了阐述。根据岩石的共生组合关系划分出八种沉积建造类型,二大类沉积建造系列;在台地的内部和边缘可以识别出二种不同类型的地层格架和几何形态;华北早古生代的演化历史可划分出4个发展阶段,它不仅概括了研究区的沉积历史和构造历史,而且在理论上指导了有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