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8篇
  免费   2605篇
  国内免费   4293篇
测绘学   500篇
大气科学   939篇
地球物理   1025篇
地质学   12948篇
海洋学   1247篇
天文学   221篇
综合类   871篇
自然地理   595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645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71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319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49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7篇
  1941年   7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岩,Fe—Mn结核和结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比分析采自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质岩石、Fe-Mn结核和结的物质成分原基础上,查明了基性岩类和空间上与其相关的Fe-Mn形成物相似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在结核和当地玄武质基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的设想,它决定于来自玄武岩的一系列元素参与了结核和结壳的形成。这些元素是在玄武岩经受海底风化过程中进入底层水和沉积物,又从 介质进入水成Fe-Mn形成物。  相似文献   
102.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裂谷作用—被拉裂的大陆—岛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106.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107.
改进不稳定型二阶中立型微分方程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研究该类方程解的振动条件。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110.
匀斑裸胸鳝核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容寿柏  张天国 《热带海洋》1991,10(2):98-100,T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