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622篇
地质学   2652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由牡丹江断裂、敦-密断裂、依-舒断裂和大和镇断裂所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合煤、含油气盆地。该盆地群的中新生代成盆过程以脆性伸展为主,发育断陷或裂陷层序,而坳陷层序(热沉降层序)不发育。古构造发育史、盆地沉降史和伸展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群普遍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断陷期)-盆地衰减、抬升剥蚀-后期快速沉降-稳定衰减(或抬升剥蚀)。区内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分为涉及全区的中生代陆缘断陷期(J3-K1)、第一构造反转期(K2-E1)、新生代陆内裂陷期(E2-E3)和第二构造反转期(N)4个阶段,反映了两大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构造演化特征一方面为油气的多期成藏提供了盆地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改造或破坏动、静态地质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72.
黄骅坳陷中北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地层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黄骅坳陷仅在南区的王官屯地区发现过确切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地层。上世纪 90年代初 ,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曾根据个别单井孢粉化石资料 ,怀疑黄骅坳陷北区的北塘凹陷局部分布有沙四段。但由于当时的勘探程度较低 ,化石证据不足 ,因而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中区板桥和歧口凹陷过去从未发现沙四段。通过对板桥凹陷地层的系统古生物分析 ,发现中北区沙三段下伏原来部分归属中生界的地层中含大量的藻类、介形虫、腹足类及轮藻化石 ,依据它们的生物群特征 ,这套地层应属于沙河街组四段 ,且为沙四段上亚段。  相似文献   
73.
压缩模量的错误和弦线模量的改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缩模量(Es)计算沉降量的不确定性很大。弦线模量(Ech)不用力学试验,根据土的物理指标取值:一般粘性土用孔隙比、含水率,软土类土用孔隙比,计算结果用液限修正。Ech用的是土的常规指标,所以和E的计算可以一一对比。对比结果显示,Es和附加压力的关系是错误的,Ech改正以后,计算准确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并解决了黄土湿陷变形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74.
沉积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往往表现为旋回性和周期性.根据部分典型大陆裂陷盆地的伸展沉降史分析结果,认为10±Ma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旋回周期,这一周期的控制因素更可能与深部软流圈的脉动性隆升有关.通过理想情况下的盆地非稳态古地温场的模拟计算,发现软流圈上涌作用10±Ma之后,岩石圈温度场便基本达到稳定,造成了岩石圈减薄、盆地沉降以及岩浆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软流圈发生热回沉或进一步上涌.因此软流圈的脉动式上涌造成了裂陷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这一周期可能在10±Ma左右,并因具体的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而略有不同.而伸展裂陷幕的次数也与软流圈的上涌次数以及板块的边界应力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2002年5月14日濮阳市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冷空气活动、急流、水汽输送及本站压温湿要素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77.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剪切波速法,逐步判别法等预测震害,这对唐山地震前缺乏标贯资料的高烈度城镇区,需补充预测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泥石流排导槽及其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石流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使用几十年来,效果良好,一直在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理论推导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得出一些重要的设计公式,把原来需凭经验确定的参数通过公式进行确定,同时对各类型结构排导槽的应用优化分析,建立优化模型,找出其朵在联系及适宜范围,为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及推广应用确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我国特殊岩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特殊岩土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内容涉及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岩土,红土,软岩和特殊土的结构性,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特殊土的研究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