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0篇
  免费   2327篇
  国内免费   3545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843篇
地质学   11330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780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465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9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义利用1979-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随县-马鞍山所做的人工源地震探测的资料,采用二维射线追踪来拟合地震波的走时和振幅,取得了该地带的地壳与上地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带地壳厚度为32-37km,莫霍面起伏变化显著.地壳速度的横向变化甚为强烈,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在巢湖以西宽数10km的范围内,地壳结构与其它地方明显不同,上地壳速度明显偏高,莫霍面上隆并有间断;在其两侧,明显可见有两条深断裂.结合其它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大地构造概况,对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郯庐构造带南段被两条深断裂所夹,构造带宽度可达数10km,并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过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992.
993.
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建立正确的降雨入渗概念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入渗的概念模型总结为活塞式、扩散式和捷径式三种类型,认为在非饱和入渗过程中捷径式是普遍的;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入渗补给的数学模型宜采用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994.
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斯瓦尔巴特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具有较全的地质时代记录、反映多次构造运动的构造现象。本文从构造组合的观点,对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构造划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北西向三组方向,它们反映了本区自元古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郯-庐断裂带南段深层次的塑性变形特征及区域应变场”(以下简称“郯-庐带应变场”)一文(发表于本刊,1984,第6卷,第4期)作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是一个对应于郯-庐断裂带深层次的大型平移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变形砾石讨论了区域应变场,用剪切的片理面、劈理面走向、褶皱轴迹以及原始片理面上的拉伸线理(经过展平)作为拉伸构造线的标志测量θ′角并计算位移量。同时还讨论了应变在垂深(实为地层)  相似文献   
996.
文中用不等径的葫芦状毛管网络模型讨论了均质土的重力释水机制,认为重力释水与变动后的潜水位以上原饱水带及与其相联系的支持毛细水带有关;据此定义了给水度。 均质土给水度的大小与重力释水前后包气带的水分分布特征有关。由模型的分析说明,蒸发条件下的初始水分分布特征曲线偏低,造成均质土的重力释水减量,使给水度变小。  相似文献   
997.
四川彭县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前龙门山区彭县推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推覆体内部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构造带,强烈压缩变形的白水河断裂带为其“根带”。它们主要是旱第三纪末的陆内俯冲挤压导致的褶皱-逆冲作用以及随后的重力滑动作用形成的。推覆体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对原地岩系的构造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寻找铀矿为目的,在该岩体140Km~2面积上进行水化学普查,发现水异常370个,其特征为:若异常多且成片出现,则预示着有单个矿体规模不大的矿体群存在;条带状展布的水异常预示着存在方向相同的矿化带;阻水阻气构造带近旁之异常预示水源上方存在矿化;水温偏高之水异常与矿化关系密切;与矿化有关的多为铀—氡混合异常;大构造处之水异常并不表示此构造存在矿化,面往往是在其附近次一级构造中成矿.  相似文献   
999.
河北平原的浅埋古河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北平原埋深8—30m的砂层透镜体,呈一定方向的条带状分布,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相对于地面出露古河道(埋深0—8m)和深部埋藏古河道(埋深60—100m以下),我们称之为浅部埋藏古河道,简称浅埋古河道。  相似文献   
1000.
岩体非连续裂隙网络水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青春  陈德基 《地球科学》1995,20(4):474-478
介绍了非连续裂隙网络及其水流自动模拟系统。针对实测的非连续裂隙网络,就其等效多孔介质的存在性、非连续裂隙网络系统的的边界效应等水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即使一个非连续裂隙网络的渗透性征可以用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描述,也无法保证等效多孔介质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