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953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6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3.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 Paleocene Eocene Thermal Maximum)是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交界时的一次全球性的气候突变事件。它造成了大洋环流模式的突然倒转和海水盐度、大气湿度的迅速上升。海洋表层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迅速上升,许多属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活范围向高纬区扩大;大洋底栖微生物发生集群灭绝。现代哺乳动物的主要属种(灵长类、奇蹄类及偶蹄类)产生,哺乳动物演化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地球表层碳循环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碳同位素负偏移,全球碳循环系统发生大规模搅动。对于PETM的触发机制,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突然释放造成巨量甲烷迅速进入表层系统引发的碳循环系统内部反馈。而对于甲烷释放的原因,又存在着减压释放和热释放两种解释;此外还有科学家用岩浆作用和地外星体撞击来解释PETM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冰缘遗迹(特别是冷生楔形构造及融冻褶皱)是重建古气候及第四纪晚期多年冻土环境的重要证据.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地区冰缘现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为准确了解鄂尔多斯高原冰缘遗迹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冻土演化历史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荷兰自由大学共同组成科研小组,于2018年5—6月组织了"鄂尔多斯高原...  相似文献   
65.
66.
三个褶皱构造中一些常量元素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岩  沈修志 《地球化学》1989,(3):265-270
通过三个褶皱构造中系统采集并分析了21个样品,显示出一些常量元素的局部调整变化规律。 褶皱运动中的几种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去硅作用、粘土化作用和化学亲合作用等,控制着一些常量元素的迁移、集中和分布。  相似文献   
67.
浅谈阿舍勒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的垂直分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舍勒黄铁型多金属矿床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中泥盆统安山质—英安质火山—沉积岩中.矿体充填在火山管道内或火山口近侧,主矿体隐伏地下.矿化元素有铁、铜、铅、锌、金、银、硫、钡等,伴生有锗、镓、铟、硒、镉、铋等.矿体上部形态复杂并有分枝,向深部连成一体,是一个向北东侧伏的筒状体.矿体自上而下具垂宜分带,依次为:重晶石—硅化带;黄铁矿—多金属带;黄铁矿—铜、锌带等…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