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41.
前人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向西延伸,越过六盘山盆地与河西走廊连通,其相关地层可以相互对比,但上述研究成果一直缺乏高精度、高可置信度的同位素地层年龄数据的支持.本文对靖远县宝积山地区南营儿群底部较厚的一层凝灰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9.3±4.1Ma和244.1±3.8Ma.前者是继承锆石结晶年龄,而后者是该层凝灰岩的沉积年龄.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沉积年龄对比,发现它们的沉积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当一致.也就是说,可以用靖远宝积山南营儿群底部的凝灰岩及其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这一研究成果为上述相关地层进行精确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2.
黄惠兰  常海亮  李芳  张春红  谭靖  周云 《矿床地质》2012,31(6):1171-1183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笔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冷热台及其他相关设备对矿床中的透明矿物(石英、绿柱石和萤石)与不透明矿物(黑钨矿、黄铁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之间,在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特征上既可基本相同又可出现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黑钨矿能有效地保存原生流体包裹体(th=300~420℃;晶洞中为220~290℃),仅有少量次生包裹体(th=160~280℃),而与之共生的石英中原生包裹体则几乎被破坏殆尽,现在所见到的包裹体绝大多数是次生的或是在较晚结晶时捕获的(th=130~270℃)。只有未经后期应力作用和流体改造的晶洞水晶及与其共生的黑钨矿,二者获得的结果才相同或相似。绿柱石中通常有大量的次生包裹体和原生包裹体。黑钨矿与绿柱石中硅酸盐熔融包裹体的出现,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笔者认为,在进行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时,应强调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的对比研究,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详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必不可少;当单独利用透明矿物包裹体资料对金属矿床进行地质解释时,需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3.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本文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并对该地区的油气源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以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认为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即碰撞挤压期(C-P)、弧后挤压期(P2-T)、伸展断陷期(J1-J21)和再生前陆期(J22-Q)。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拥有较好的油气源条件,发育有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体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4.
金霞  黄增保 《西北地质》2007,40(3):44-51
甘肃北山梧桐井片麻岩体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岩石化学成分特点为准铝质(Al2O3为11.45%~16.07%),富硅(SiO2为61.03%~75.28%),偏碱(Na2O K2O为6.74%~8.24%),TFeO/MgO值高,而CaO含量低(0.13%~5.33%);富含REE(ΣREE=102.17×10-6~372.17×10-6),Y、Nb等高场强元素(HFSE)。这些特点与I型和S型花岗质岩石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典型的A2型花岗岩。梧桐井片麻岩体U-Pb等时线年龄为558Ma,表明北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末处于造山后拉张裂解环境。  相似文献   
145.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响应及火山岩分布等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主要表现为茅口组上部地层缺失;在茅口组和龙潭组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并于不整合面的底界发现底砾岩;中、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发生突变以及火山爆发等。其发生时间于晚二叠世早期至中期,即龙潭组沉积期,属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并伴随龙门山南段玄武岩浆的爆发而结束。东吴运动结束了龙门山地区早二叠世以来的稳定地台沉积,使该区发生了强烈的岩相分异。  相似文献   
146.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 CHIME定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中生代花岗岩,一类是以草山、梨树沟和老秃顶子等 3个岩体为代表的 (角闪 )黑云母花岗岩,另一类是以遥林岩体为代表的石榴白云母花岗岩.运用 CHIME年龄测定方法对草山和梨树沟岩体中的锆石和独居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梨树沟岩体锆石 PbO-UO2等时线年龄和权重平均年龄均为 (173± 10) Ma,草山岩体锆石 PbO-UO2和独居石 PbO-ThO2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78± 8) Ma和 (177± 3) Ma,权重平均年龄分别为 (175± 6) Ma和 (177± 3) Ma.结合本区遥林岩体 (石榴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已有的 LA-ICPMS锆石 U-Pb年龄 [(176± 7) Ma],确认荒沟山地区花岗岩形成于 175 Ma 左右的早-中侏罗世,并非以前所认为的晚三叠世,这为从更大范围内讨论中国东部侏罗纪岩浆活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7.
飞云山地区位于东西昆仑结合部及华北与华南板块结合带。区内第四纪火山岩较发育,为陆相中心式火山岩,分两次喷发,呈平缓的熔岩被覆盖于古近纪阿克塔什组(E3a)等地层之上。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2.97Ma,为第四纪更新世的产物。火山岩主要为粗安岩类,富碱,K2O+Na2O6.92%~8.25%,SiO253.73%~61.76%,MgO,CaO较低,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K,U,Th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Y相对亏损,稀土元素∑REE274.61×10-6~719.01×10-6,LREE/HREE18.93~28.68,属LREE富集型,δEu0.80~0.99。局部见深源包体。综合研究表明,岩石主要来源于壳幔过渡带分离结晶岩浆,形成于碰撞后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8.
张荣 《地下水》2002,24(1):39-41
在干旱贪水的边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寻找开发地下水有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注意。沿洪积扇主流方向富水性好,扇间洼地富水性弱。浅部含水层因干旱超采地下水下降,已无利用价值。物探证实较深部含水层是很好的供水区段。有些地区上部松散层含水层已近于疏干,结合物探定井位,寻找开发下伏基岩地下水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49.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研究工作证实,西华山钨矿田成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由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西华山杂岩体,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荡坪杂岩体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岩,花岗岩单一侵入体组成。与两期三个阶段花岗岩有关,相应具有三次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一系列不同规模的钨矿床,成为我国花岗岩区多阶段民岩多次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50.
河南箕山地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是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由于基底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五佛山群马鞍山组、峡外组在海侵过程中处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但总的看来,箕山地区中部为基底隆起区,东部为沉陷区,西部为一向西倾斜的缓坡区。在五佛山群马鞍山组沉积的早期,区内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在马鞍山组沉积的中、晚期,东、西部均处于滨浅海环境,为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中部隆起区呈多岛状,出现潮坪沉积环境,为潮坪相碎屑沉积。在五佛山群峡外组沉积期,古地理分异格局消失,箕山地区全部转化为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