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盘古山地区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研究区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利用重、磁资料研究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结果显示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弱磁性花岗岩体,又有隐伏低密度、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2.
正2014年2月19日,应地壳所张世民研究员与何仲太博士的特别邀请,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地球、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Eric Kirby副教授来所做了学术报告。报告系统地介绍了河流侵蚀与构造抬升演化模式、演化机理及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龙门山地区为例分别具体介绍了在短、长时间尺度内如何运用地貌学、宇宙成因核素和低温热年代学等方法约束地貌演化与构造隆升机制。我所相关科研人员听取了报告,并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  相似文献   
83.
塔儿山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铁矿产地,中生代以来广泛而强烈碱性、偏碱性的岩浆侵入活动,在塔儿山地区形成与偏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金、钼多金属矿床系列与矿床组合,主要类型有矽卡岩型铁矿。根据区域地质条件、成矿规律与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区域预测模型变量,并利用MARS资源评价系统对塔儿山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出了一些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指出了塔儿山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还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4.
在广西姑婆山地区完成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在地层、岩浆岩、区域构造、物化探、矿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非正式地层单位——开山砂岩;新发现三门.鹰阳关晋宁一加里东期NE向韧性剪切带,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阐明了构造形成演化历史。通过对调查区地、物、化、遥等调查研究,发现一批矿产异常,提交新...  相似文献   
85.
多山地区SAR数据的预处理是实践应用中的关键。基于GAMMA平台,研究微波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多视处理、滤波、正射校正和辐射校正等预处理方法和流程,为有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数据。辐射定标使SAR图像真实地反映地面目标后向散射特性;Gamma-map滤波既能很好地平滑图像去除斑点噪声,又能很好地保持边缘和纹理细节,目视效果较好;基于DEM模拟影像的正射校正方法原理清晰,效果较好;辐射校正可以消除因地形引起的辐射畸变。  相似文献   
86.
湖北蛇屋山地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床属风化型金矿床,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主要赋存于溶洞之溶槽、溶沟中,矿石氧化程度较高,组分简单,金呈游离态超显微粒状吸附于粘土矿物中。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原生金矿体或金矿化体。本区湖泊发育、残丘纵横,红土层较厚,岩溶较为发育,有良好的赋矿空间,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7.
亚洲东北部、蒙古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广泛发育着一套侏罗纪—白垩纪的火山—沉积地层,尤以我国的冀北—辽西地区研究程度最高,该区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区域对比的标尺。内蒙古扎兰屯市浩绕山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为一套火山岩—沉积序列,但其地层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争议,有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种观点,给区域地层对比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在该组火山碎屑岩中分别获得了(139.84±0.78)Ma,(134.84±0.78)Ma两个年龄,将其地层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的张家口组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了冀北—辽西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格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8.
汶川8.0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深层过程与动力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由3条NE向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逆冲走滑断裂系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和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地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的迹象(相对于短期和临震预测),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那么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然发生了这次大地震,它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又是什么?为此必须对这次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壳幔速度结构和其深层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松藩—甘孜,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盆地地域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接收函数与面波频散反演、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场研究,所得初步结果表明:①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东构造结,该东构造结似一尖楔向NNE方向顶挤并插入青藏高原东北缘,故迫使高原深部物质向东流展,在受到以龙门山为西北边界的四川盆地刚性物质阻隔下,一部分物质则转而向东南侧运移;②龙门山造山带与其西北侧地带地形高差达3500±500m左右,而地壳厚度在龙门山西北部为65±5km左右,四川盆地为40±2km,而龙门山地带与其东、西两侧相比则其地壳厚度变化幅度可达15~20km。这里恰为应力作用的耦合与集中地带;③下地壳和地幔盖层物质以上、中地壳(深20~25km)中的低速层为第一滑移面(并与上地壳解耦),以上地幔软流层顶面为第二滑移面,且在四川盆地深部壳、幔"刚性"物质阻隔下,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以高角度在龙门山断裂系与四川盆地的耦合地带向上运移(或称逆冲),且在龙门山地表三条断裂构成的断裂系向下收敛到15±5km左右深处汇聚,二者强烈碰撞、挤压、震源介质破裂;即在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下,高度集中的应力得到急速释放,故形成了这次8.0级大地震;④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是深部15±5km处的汇聚断裂带,且为在15±5km深处、半径为5km左右的柱状震源体积。为此通过该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变异,初步揭示了这次8.0级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及其深层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89.
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与龙门山地区水汽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龙门山地区水汽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异常频次都出现了先逐年下降,然后快速回升的过程;下降时间较长,10a以上,上升时间较短,1~2a;震中位于异常频次相对下降和上升幅度都是最大的中心或邻近区域。在地震孕育中期阶段发生水汽异常趋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裂隙的张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速度所致。在地震孕育的中长期阶段(10a~几a),地壳岩石受压缩变形,孔隙、裂隙不断闭合或减少,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减少,潜热交换速度也随之降低,相对湿度异常频次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壳岩石变形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微破裂不断扩展,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由减少转为增加,潜热交换速度由降低转为迅速增加,相对湿度异常频度也表现出由逐年下降转为突发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90.
为加深对大兴安岭中段早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碾子山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5.6~228.9 Ma,形成于晚三叠世.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如高A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