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西安地区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出了以软黄土作地基土时所需要注意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介绍了如何识别软黄土的方法及软黄土在西安地区的分布规律。这对西安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对软黄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震活动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影井热水水位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与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相关;西安地区地下热水活动与西安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最为密切,表明它们均受长安-临潼活动断裂的控制,西安市抽取地下热水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西安及邻区,即临潼-长安活动断裂的展布区.  相似文献   
13.
中深层地热单井换热是一种"取热不取水"开发地热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不破坏地下水环境、取热量大等优势,但目前就深度3 000 m以上的单井换热数值计算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西安地区地热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法计算了不同井型结构(L型定向井、丛式定向井)的中深层地热单井在连续运行一个采暖季情景下的换热量。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流速及地温梯度下,在系统连续运行120 d后,L型定向井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高于丛式定向井;同一流速下,地温梯度越大其出口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也越大;同一地温梯度下,流速越大其出口温度越低,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越大。丛式定向井井斜30°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高于井斜45°,随着流速的增加,两种井斜下的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的差异逐渐减小。从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取热量及延米取热量角度考虑,L型定向井的换热效率优于丛式定向井;从钻井施工的难易程度角度考虑,丛式定向井优于L型定向井;丛式定向井的两种井斜结构中,井斜30°的丛式定向井优于井斜45°。所得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可为中深层地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1992年以来西安地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西安南郊的重力变化较大.北部地区相对稳定,重力变化显著的地区是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含水系统压密,从而导致地面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6.
西安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西安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西安地区1961-2005年大雾日数和对应的相对湿度、气温.结果表明:西安大雾最多地区是西安城区,秋冬季是大雾的高发季节;西安城区和户县大雾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长安、蓝田大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西安冬季大雾变化最明显;西安大雾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西安大雾变化与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收集调研西安地区地质及地裂缝研究资料基础上。在西安市区进行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剖面40km,查明第四系断层在深部的发育特征和新第三系上部地层主要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其断裂构造格局;探查市区地裂缝深部发育特征,对地震勘探成果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断裂与地裂缝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1年夏季西安地区发生的7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客观场及能量场的综合诊断分析发现,强对流风暴发生时,200hPa上均有较强的辐散中心,850hPa相应的水汽辐合中心配合,强风暴的强度和落区与这两个中心相关,且随着水汽辐合中心移动;能量场在预报热力对流时是个较好的指标,雷暴爆发前2h左右总能量会出现一峰值。但对于系统性雷暴,无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是连接自然和人文要素的重要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以西安地区为例,结合覆盖西安地区的1km、500m、250m尺度矢量格网,采用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和GDP产值进行网格赋值方法,对区域内2010年人口和GDP实现空间化,结果表明:(1)格网是实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2)以人口和GDP为代表的不同类型统计数据在利用格网空间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人口数据空间化准确性随格网尺度的减小而增加,而GDP表现相反;(3)行政边界在人口和GDP数据空间化方面作用较小,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