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汛期强降水过程与月内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 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选取长江中下游32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了该类强降水过程与月内(10~30天)低频降水的联系,并重点讨论了形成该类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月内低频振荡周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基本位于降水低频振荡的峰值阶段。(2)梅汛期(6 7月)月内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北进,高低空急流发展加强。在强降水过程发生期,高中低层配置出现垂直方向上的最佳耦合;而台汛期(89月)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副高东退南撤,低空急流逐渐南落至长江中下游东南部,与高空急流相配合,为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梅汛期东北亚低频位势高度低值区南下,与中纬太平洋西传的低频波列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同时西太副高发展加强,造成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峰值位相南高北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台汛期伴随从热带西太平洋到日本海低频波列的西北向移动,菲律宾东北部的低频气旋及其北侧低频反气旋的降水峰值位相分别移至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亚地区,导致暖湿、干冷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进而造成强降水过程。(4)菲律宾以东洋面低频强对流可作为梅汛期和台汛期强降水过程发生的前期热带信号,提前低频降水峰值位相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72.
利用GRIMM180气溶胶粒谱分析仪采集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数据,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在进入采暖季后急剧增加,冬季颗粒物中细粒子含量最高,PM2.5/PM10可达77.6%,PM2.5/PM10,PM1.0/PM10,PM1.0/PM2.5三比值体现了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四季污染程度越高,细粒子含量越高。四季无降水日PM10、PM2.5、PM1.0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的日变化基本呈三峰三谷型,出现早—午—晚峰值,上午—下午—午夜后谷值,各季节峰谷值具体出现时间略有差别,由于冬季逆温层顶盖等因素的影响,冬季质量浓度和分布的日变化在此基础上多了两次波动。降水的发生对冬、春季质量浓度的影响大于夏、秋季,对不同粒径段粒子的分布影响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3.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最近十多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连续发生了1997年西藏玛尼Ms7.5级地震、2001年青海昆仑山Ms8.1级地震、2008年3月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和5月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它们相继发生于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四周边界活动断裂带上,是该断块最新活动的结果。发生于断块南北边界断裂上的3次地震都是走滑断裂错动的结果,发生在断块东南端的汶川地震则是挤压逆冲断裂的产物,而西北端的于田地震则呈现出张性特征,它们共同反映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条状断块向东南方向滑动的最新活动。自1900年以来,青藏断块区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表现出多期活动和区域性转移的特征,20世纪早期Ms7.0级以上强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在青藏断块区北部边界构造带,中期转移到高原南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断块区南部断块,最近十多年来则在巴颜喀喇断块及周缘边界断裂上活动。青藏高原这种块体活动和地震活动与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推挤作用相关,因而,青藏高原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与澳-印板块边界苏门答腊强震活动相对应。目前苏门答腊地区强震活动仍在继续,因此,近期对巴颜喀喇断块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和强震危险性仍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5.
付广  雷琳 《地质论评》2010,56(5):719-725
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与三肇凹陷之间空间分布位置关系对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和长10区块扶余—杨大城子(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南北向的T2断裂,断裂密度大、平面分布不均,断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剖面上受基底断裂控制形成似花状垒堑组合,平面上密集成带。三肇凹陷T2源断裂主要对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起垂向运移输导作用,使油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长10区块T2断裂对扶杨油层的油则主要起侧向运移输导作用,使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三肇凹陷T2断裂密集带不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油主要聚集在T2源断裂的下盘,长10区块T2断裂密集带则是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76.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志丹地区勘探发现了长10油藏,原油密度为0.8152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3~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中环烷烃较为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1.21~1.45),原油的δ^13CP08值为-31.78%。,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很高(5.54~7.26)C30^*/C50藿烷比值高(0.67~0.72),C29Ts/C30藿烷比值高(0.38~0.52),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不,该区长10原油来自长7优质烃源岩。石油可能是在湖盆中部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地区通过垂向倒灌进入长10油层组、经侧向运聚成藏的。据此,预测盆地长9和长10油层组具备良好的成藏与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2012年成都市PM10浓度分布情况及其与地面气象条件的相关性,通过分析2012年PM10浓度的分布情况,选取了13次污染过程,并对这些过程中的地面气象要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浓度呈波状分布,其中3月和11月分别达到峰值,7月为全年最低;过程期间各变量具有以下特征:PM10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当有降温升压时PM10浓度减小;24小时变压变温都较小,表明天气较稳定;地面风速小,普遍小于2m/s,且主要为弱偏西偏北风,而当风速增大时有利于PM10的扩散;低能见度与较大的相对湿度对应较好,二者有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8.
利用2009—2011年春节期间大同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燃放时,如果有降雪,降雪对PM10的上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降雪时,风速仍是影响PM10的主要因素。除夕11:00—13:00、23:00—01:00,元宵节18:00—21:00,为PM10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最大的时段,其间PM10很高。集中燃放后,如果风速较大,PM10升高后很快降低,没有污染较小,而风速较小时,PM10升高较明显,对空气污染较严重。风速与PM10质量浓度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偏小。  相似文献   
79.
作者在野外工作中,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块(下称遂昌变质岩断块)北西侧,麻车─后山垵等地的地表或探矿巷道内,相继发现了多处糜棱岩化岩石露头,认为这一带存在一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经对该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及金银矿分布的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银矿化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即早期金在韧性剪切活动中初始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提出在该韧性剪切带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继承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和断裂带内的浅色蚀变组合及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80.
本文探讨了几种推算山区≥10℃积温的方法,认为由我国学者所采用的直方图推算法以及计量地理学中的三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推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复合推算,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