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2664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煤系层序特征及其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相关的理论、方法,通过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依据地层叠置样式、区域分布的等时性煤层以及地形坡折带在沉积层序中的位置,进一步细分出低位、水进及高位体系域,在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南屯组二段层序地层格架.以体系域为单位分析了此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配置...  相似文献   
972.
郝乐伟  王琪  廖朋  唐俊  张功成 《沉积学报》2011,29(4):734-743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 750~3 500 m和4 100~4 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  相似文献   
973.
张丽霞  范昌育 《沉积学报》2011,29(4):793-797
砂体作为东濮凹陷浅层发育的主要输导体之一,其微观输导特征,决定了输导性能的优劣。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下的Scandium孔径测量软件,从微观尺度,较为系统地测量了东濮凹陷浅层砂体的孔隙、喉道大小,并总结了它们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层段砂岩的输导性能及其纵向变化,这为研究孔隙结构和砂岩输导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4.
碳酸盐胶结物是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砂岩内一种重要的自生矿物,其对深部储层储层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认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并且以后者为主,其分布具有不均一性且分带性明显。碳酸盐胶结物均为成岩作用后期产生,形成该矿物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泥岩的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975.
湖北江陵凹陷深层高温富钾卤水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深处赋存高温富钾卤水,含卤地层主要是古新统沙市组。富钾卤水的分布受持续的继承性沉降中心(洼陷)、沙市组含盐系、石盐-硫酸盐沉积相的控制,聚集在砂岩、玄武岩、辉绿岩和白云岩等孔隙-裂隙内,裂隙的发育又与局部构造(背斜、盐构造等)枢纽部共轭裂隙带有关。古新世,盐湖已经蒸发浓缩到钙芒硝-石盐阶段,可能短暂达到硫酸镁盐和硫酸钾镁盐阶段。以后,原生的晶间卤水在成岩后期受到玄武岩侵入和高温流体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去镁和去硫酸根作用,同时带入丰富的钾、铷、铯等元素,最后形成了高温富钾卤水。这种成矿过程可称为地下热事件激发成矿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6.
针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程店深水区湖底扇沉积体,进行了岩心、粒度、薄片、重矿等测试资料、砂体结构及地球物理响应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湖底扇砂体横向与平面结构呈现孤立特征,岩性总体偏细,具粗粒岩性,以块状岩相为主体,显示出砂质碎屑流流态特点,含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的层理发育的岩相,2类岩相具分异粒度特征.湖底扇沉积体显示出明显...  相似文献   
977.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古生物、岩石、测井等方面综合探讨了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的特征及其划分与对比。沙四下亚段和沙二段以红色砂泥岩为主,沙四上、下亚段之间为一假整合面,沙二段底部存在一较大的沉积间断面;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和沙一段为灰色砂泥(页)岩夹4套盐岩,其中,沙一段和沙三段中的稳定灰质泥页岩是东濮凹陷较好的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层。沙四下亚段化石稀少;沙四上亚段地方性介形类开始发育,为Cyprinotus altilis组合;沙三段以介形类Huabeinia和Candona的大量出现为特征,介形类为Huabeinia chinensis组合、沟鞭藻类为Bohaidina-Parabohaidina组合;沙二段以轮藻的空前繁盛为特征,轮藻为Charites producta组合、介形类为Cyprinotus xiaozhuangensis组合;沙一段以腹足类极其丰富为特征,腹足类为Valvata(Cincinna)rehetaiensis组合、介形类为Phacocypris huiminensis组合。前人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各段的划分所依据的标准相同,但在确定具体界线时分歧较大,尤其是沙三段与沙四段的分界线。虽然前人均是以Cyprinotus altilis组合的上限和Huabeinia属顶峰带的下限为依据进行划分的,但因以古生物为标准划分地层的精度有限,加之当时钻井地质资料较少和断层错综复杂等,致使同一研究者在东濮凹陷的不同地区所划分的界线也不统一。本文研究指出通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变规律等沉积学问题的详细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8.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一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979.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物源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滩坝是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根据岩石中岩屑组分的类型及组合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砂体展布方向及古地理格局等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物源体系的研究。研究区存在9大物源体系,其中广饶凸起、鲁西隆起、滨县凸起和高青三角洲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根据物源与滩坝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基岩-滩坝物源体系、正常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扇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由于物源的性质、供给强度的不同,造成滩坝在宏观展布和储层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80.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巨型走滑构造带中的新生代拉分盆地。黄骅坳陷的西界为沧东断裂系,东界为兰聊—盐山—羊二庄断裂系,最大负向构造单元在"大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沉积厚度达11km以上,是渤海湾地区地壳伸展最剧烈的地区。黄骅坳陷东、西边界相对较陡,受其控制,整个黄骅坳陷表现为拉分盆地;而"大歧口凹陷"为其主体,"大歧口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控制性构造为东西向的断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沧东断裂等;所以,黄骅坳陷内部单个凹陷具有比较独特的下部为地堑式断陷、上部叠加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黄骅坳陷内部的凸起是沙一期才开始出现并起分割沉积空间的作用,沙一期以前,现今的歧口主凹、板桥次凹、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北塘凹陷等都还是统一的一个湖盆。黄骅坳陷主要构造总体可划分为北北东向盆缘走滑断裂系、北东东向区域伸展断裂系、东西向盆内次级伸展构造和南北向变换构造,其中,最为显著的分割构造就是南北走向的沿岸变换带与孔店隆起。不同的伸展构造区受统一的基底拆离构造系统控制。"大歧口凹陷"的结构构造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晚期阶段裂解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区域北北西向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盆地构造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始新世孔店事件形成的拓展裂解阶段、渐新世初济阳运动事件形成的地堑式拉分断陷阶段、渐新世末东营运动形成的箕状断陷阶段、中—上新世热沉降期的碟状挠曲拗陷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