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8篇
  免费   2302篇
  国内免费   3489篇
测绘学   518篇
大气科学   1187篇
地球物理   1792篇
地质学   8710篇
海洋学   1457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796篇
自然地理   1659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573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4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藏拉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地区二叠统,先称“蒙拉群”。198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孙东立等,在堆龙德庆县列龙附近原中三叠统“杳曲浦群”下部,采到晚二叠世的腕足类,瓣腮类和苔藓虫等化石,建立列龙沟组。1990年1:20万拉萨幅以“旁那组”代替“蒙拉群”。东延入1:20万沃卡幅前奥陶纪松多岩群。  相似文献   
992.
交有对本区三叠纪地层作了大量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先后创名2群23组共25个地层单位。作者综合研究该区三叠纪岩石、岩相、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后发现:1.岩石地层属稳定的大陆架沉积,可划分为岩性稳定连续、界线清楚的三套穿时地层体即三个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土隆群,中部曲龙共巴组和上部德日荣组。2.生物群属典型特提斯动物群,化石丰富,属种繁多,尤以菊石,双壳,腕足类及牙形刺最丰富。  相似文献   
993.
过去,牛堡组一段发现化石甚少,时代不能确定。1994年作者在牛堡组一段发现较丰富的介形虫休石,将其一分为二,上部厘定为现在的牛一段,时代为古新世;下部新建“长山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根据西伦1井的孢粉组合,肯定了伦坡拉盆地中央凹陷带的西北部有丁青湖组的存在,扩大了该组原有的颁范围。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对山西省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功能进行重构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城市-城市作用的“场强”分析,对山西省城市经济区作了初步划定,以期为划分山西省城市经济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根据中奥(奥地利)两国政府1992-1994年科技合作协议,开展了《北京山区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制图技术研究》.介绍了该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成果,根据实践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荒溪危险区制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黄土地区水土保持专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傅炜 《地理科学》1995,15(1):71-79
  相似文献   
997.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劳动地域中担负着能源供应基地,铝工业基地和化工基地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能,矿资源的开发,工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工业区的划分和区内工业的合理布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对尽快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促进区内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所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石林  解广轰 《南极研究》1995,7(3):41-49
本文对采自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的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查明研究区的火山岩未遭受地壳混染;证实它们可能来自两种不同的地幔源区。在岩浆演化方式上两套岩石也有所不同,碱玄岩和碧玄岩以地幔平衡部分熔融熔作用为主,而粗面响岩,碱玄响岩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99.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透镜网络系统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威 《中国区域地质》1995,(1):50-56,T001
通过对罗布莎蛇绿岩进行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造山带蛇绿岩中多种类型、尺度的透镜网络系统,并认为它们是在裂陷海盆向造山带离合转移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从上地幔向上地壳固态位移过程中,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物性不均一的变质橄榄岩,在中、下壳塑性挤压状态下发生变形分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