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0篇
  免费   3970篇
  国内免费   6150篇
测绘学   1186篇
大气科学   862篇
地球物理   1820篇
地质学   20123篇
海洋学   1693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1545篇
自然地理   1497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39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697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885篇
  2014年   1284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1150篇
  2010年   950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863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1135篇
  2001年   1068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752篇
  1997年   783篇
  1996年   814篇
  1995年   768篇
  1994年   806篇
  1993年   499篇
  1992年   517篇
  1991年   540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50年   12篇
  1948年   2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3篇
  1943年   14篇
  1942年   17篇
  194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91.
EEA——一种新的、重要的海洋生态学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天凌  徐美珠  张瑶  王斐 《台湾海峡》2001,20(4):453-461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胞外酶活性(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胞外酶活性特性、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台湾海峡胞外酶活性研究原理,现场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台湾海峡β-葡萄糖苷酶与细菌产量、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2.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193.
对生产和科学实践均有重要意义的海况分析方法,目前正处在飞跃发展的前夕。其中关于水团监定方法,因生产实践活动的要求,特别是渔业生产的要求,也迫待改善。具有悠久厉皮的一般地理学分析方法,由于包含着相当多的经验成分,以及其分析结果在量上的不精确性等,很难令事业部门满意地使用。关于水团的定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94.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195.
采用新试剂3-甲氧基-甲亚胺H测定海水中的硼,加入EDTA和酒石酸掩蔽各种干扰离子,不须分离可直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6.
1964年作者发表了“杭州湾潮混合的初步研究Ⅰ.上湾区”一文(毛汉礼、甘子钧等,1964)。根据表征入海径流冲淡作用的河口盐度沿程分布和变化特征,将杭州湾以海盐为界划分为上湾区和下湾区:海盐以上的上游段为上湾区,其潮混合为强混合型;海盐至湾口的下游段为下湾区。其后,又对杭州湾的盐度分布、水系和环流做了初步分析,并对潮汐、对流和风浪等作用所导致的涡动混合现象作了粗略的讨论,认为要合理地阐明下湾区的混合过程似应同时考虑侧向与垂向的混合效应(毛汉礼.沈鸿书等,1964)。本文根据1963年在杭州湾下湾区进行专题水文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杭州湾下湾区的潮混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表征该区潮混合扩散过程的某些特征量,如水平涡动扩散系数、水平涡动交换系数等作出量级估计,并给出涡动交换椭圆;估算了控制这一河口区域盐量平衡与动量平衡的各项物理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杭州湾下湾区潮混合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7.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渤海湾盆地与海水有过联系。对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化石主要产出时代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中期,属“间冰期”亚热带气候型。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匀斑裸胸鳝核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容寿柏  张天国 《热带海洋》1991,10(2):98-100,T001
  相似文献   
199.
中国东南沿岸海面的异常与1982—1983年El NIN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海洋与湖沼》1989,20(3):292-296
  相似文献   
200.
通过对翁通-爪哇海台ODP807站的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已有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揭示了晚第四纪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及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自53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温跃层深度(DOT)都经历过显著的变化,其中年平均SST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幅度达4.2℃,DOT的波动范围更是超过100m,这进一步论证了西太平洋暖池的不稳定性。频谱分析还揭示出SST和DOT变化不仅具有典型的100ka冰期/间冰期旋回,还有热带地区特有的半岁差周期,说明研究区的古海洋学变化既有高纬驱动的作用,也有热带驱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