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2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432.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是皖东南首次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近年来在该地区实施的一系列物探工作以及验证物探异常获得新的找矿成果,区内铜多金属矿与岩浆活动十分密切,中酸性侵入岩能引起地磁异常,碳酸盐岩能引起重力异常,黄铁矿、黄铜矿能引起可控制音频大地电磁(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CSAMT)低阻异常,研究发现茶亭斑岩型铜金矿物探异常特征为: 低磁、高重力场、CSAMT低阻。根据上述综合找矿信息,在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外围深部找矿中发现了新的含金隐爆角砾岩体以及铅锌矿体,指明了茶亭外围找矿方向,为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33.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pipes. Th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 of porphyry breccia: the δ18OH2O values ranging from 1.2‰ to 6.1‰ and the δ34S values varying from 0 to 2.5‰.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ratios of pyrite, which coexists with ore minerals, indicate it was derived from the orogenic bel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metals were deposit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reasing of proto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H2S and CO2 exsolution during explosion and temperature dropping. Based on K-Ar dating of quartz coexisting with ore minerals,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97.1–98.8 Ma, which suggests tha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btained, a dia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in the area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434.
大竹卡组是分布在拉萨地块南缘的一套陆相磨拉石沉积,研究程度较低。文章以该套地层中新发现的富铯硅质角砾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镜下鉴定、全岩Sr-Nd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角砾中挑选出的岩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竹卡组硅质角砾岩中岩浆锆石的形成时代为(54.92±0.75) Ma,与帕那组年龄相近证实始新世岩浆作用产物可能为大竹卡组提供了部分物源。锆石εHft)值介于7.71~10.17、全岩Sr-Nd同位素与林子宗群火山岩相似,但其(87Sr/86Sr)i明显区别于区域以上地壳来源为主的铯硅华矿床。Fe-Mn-Al、Cr-Zr、SiO2-(K2O+Na2O)、SiO2-Al2O3等图解皆显示大竹卡组硅质角砾岩为热液交代成因。综上所述,文章认为大竹卡组富铯硅质角砾岩原岩可能为碰撞造山初期形成的火山碎屑岩,该套火山碎屑岩在大竹卡组沉积之前,经历了富铯、富硅的热液流体交代事件。文章发现了拉萨地块南缘早于中新世的富铯硅质角砾岩,证实了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了铯的富集,并可能是现代铯硅华矿床的潜在物质源区。这些富铯硅质角砾岩数量多、铯含量高,具有一定的铯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35.
李双飞 《地质与勘探》2023,59(5):961-973
山东省胶莱盆地南缘发现了多处火山机构,随着五莲七宝山角砾岩筒型铜金多金属矿的发现,说明胶莱盆地南缘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但从目前发现的矿床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与成矿条件不匹配,亟需总结该区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为胶莱盆地南缘铜多金属矿勘查提供找矿方向及方法。本文以七宝山矿床为解剖对象,开展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探测。研究发现七宝山杂岩体对应高磁异常,隐爆角砾岩筒的γ能谱显示U元素、Th元素和能谱总量∑均为低异常,隐爆角砾岩筒在重力剖面上呈重力高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为以Ag、Pb、Au、Cu?元素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套合好,主要元素具有明显的二、三级分带。以上物化探特征均是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给出了七宝山地区成矿模式,建立了综合找矿勘查模型,成功预测了隐爆角砾岩筒深部延伸特征,建立了七宝山地区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436.
灶神星是太阳系最大的硅酸盐质小行星,它的岩石样品(HED族陨石)是目前太阳系最古老的岩浆岩之一,很有可能记录了类地行星最早期地质流体活动的重要信息。本次工作首次在一块非角砾岩平衡型的Eucrite NWA 11592中发现了较粗长的富铁橄榄石脉。通过对NWA 11592陨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将NWA 11592陨石划为玄武质非角砾岩型Eucrite,冲击变质程度至少为S4,热变质程度为6型。NWA 11592中富铁橄榄石脉最有可能为含H2O流体沿裂隙的沉淀产物,反应系统应是开放且较为氧化的(fO2达IW+0.9),且应发生在灶神星浅层地壳> 4 km的埋藏深度。含H2O流体渗透作用除更多地发生在灶神星表面或近地表外,还有可能发生在灶神星内部的浅层地壳中。  相似文献   
437.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矿体主要赋存在七宝山杂岩体中。通过显微学观察,发现在深部蚀变斑岩的重结晶石英斑晶中发现了含子晶包裹体(Type 1型),同时伴生有气相(Type 2型)和富气相水溶液(Type 3型)包裹体。浅部矿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并对较为发育的石英晶柱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特征和显微学观察研究。从其根部到末端可以划分为三个期次,其中第一期次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Type4型),另外还发育少量的负晶形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5型),第二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Type 5型包裹体,第三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形态各异的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6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Type 1型包裹体均表现为子晶熔化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75~450℃之间,计算获得的盐度为43.8%~52.2%NaC leqv;Type 3型包裹体表现为临界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47~420℃之间,估算盐度为0.8%~7.1%NaC leqv;Type 4,5和6型包裹体均均一至液相,均一温度分别为221~327℃、199~379℃以及109~193℃,相应的盐度为2.4%~7.8%NaC leqv、10.2%~16.8%NaC leqv以及0.3%~4.0%NaC leqv。热力学计算获得Type 1型包裹体均一压力为623.46~1111.82bar,平均855.70bar。Type 3型包裹体均一压力范围为139.18~362.47bar,平均为250.70bar。由此可以认为,尽管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共存,并且具备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但是压力相差极为明显,所以这种共存特征并不能表征流体沸腾作用。根据前人实验研究结果,本文认为Type 2和3型包裹体代表了斑岩体结晶早期由于上覆地层隐爆而导致的压力降低条件下分异出来的流体,由于角砾岩筒后续固结引起压力增加,由Type 1型含子晶包裹体所代表的高盐度流体逐渐从成矿岩体中分异出来。当这两种流体沿裂隙通道向上运动时,被同期石英包裹体捕获而共存。这部分流体代表了深部斑岩成矿系统的流体。根据H-O-S同位素研究,Type 4和5包裹体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并且在后期经历了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了Type 6型流体。这部分流体则代表了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由于Type 3和4型包裹体均为岩浆成因流体,两者盐度范围一致(5.0%~7.0%NaC leqv),并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密度演化趋势明显,从0.4101增加至0.8816g/cm3。本文认为代表斑岩系统的深部富气相成矿流体在向上逃逸过程中由于压力扰动而在超临界区域内发生相态收缩,随着温度下降形成了富液相成矿流体,转变为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流体沸腾。由于Cu和Au易于被HS-络合而在气相中运移,并且液相流体之间的混合能力较强,所以当含金的富气相流体收缩成富液相流体时,可以与浅部的天然降水或者富Fe流体发生任意比例的混合,导致了Cu和Au的卸载成矿,这应该是七宝山Cu-Au矿化主要的成矿机制,但是不排除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引发的金属矿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38.
陈志耕 《地质学报》2015,89(8):1495-1529
依据野外地质勘查、工程揭露、地球物理探测等事实和地球化学测量资料,发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东秦岭216.8Ma前一个古地震的震源遗迹。结合隐爆角砾岩体、系列隐爆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测年、稀土元素、包裹体、岩石微观破碎等特征分析表明,该震源遗迹是在印支晚期杨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的造山阶段,上地幔或下地壳形成的源于变质火山岩深熔的I型造山带花岗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液流体并沿断裂通道上升,进入硅化封闭的局部断裂空间后形成岩浆分异气液流体压力,当积聚的巨大压力超过所处深度的静岩压力与聚压空间围岩的破裂强度极限后,在地壳深部产生强烈隐爆所形成。根据上覆地层厚度、可参照的深成侵入岩体相对高度对比和主震遗迹的尺度等分析,隐爆深度位于当时地表的10km以下,隐爆主震的面波震级MS>7.0。该震源遗迹的发现,可初步确认岩浆气液隐爆成因地震存在,并有助于克服一些地震成因研究中的震源不可视与不可入性难题,为地震成因乃至地震预测探索提供一些可直接观测研究的震源实体。 该遗迹不是一般的地震遗迹,而是一个“震源”实体遗迹——震源遗迹,而且是一个具有震源深度、发生年代、地震强度等地震要素完整且一致的可见震源遗迹。  相似文献   
439.
贺根文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59-1068
牛形坝银金多金属矿区位于赣南于山成矿带中段,主要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与燕山期次火山岩热液活动有关。本文对矿区内部的隐爆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根据角砾的特征可将其分为四个相带:爆破角砾岩带、震碎角砾岩带、震裂裂隙带和板理带,其中震碎角砾岩带含矿性最好,爆破角砾岩带次之;依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在隐爆角砾岩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表明角砾岩可能呈筒状向深部延伸,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40.
五龙金矿是辽东半岛形成于早白垩世的代表性石英脉型金矿。本文报道了在五龙矿区边部新发现的热液角砾岩型铅锌矿化及其密切相关的闪长岩的特征,这对进一步认识五龙成矿系统提供了新的指示。热液角砾岩属于岩浆热液爆破角砾岩,铅锌矿化分布在角砾岩石英胶结物和石英脉内。角砾岩下伏和旁侧的闪长岩内可见梳状结构和晶洞结构,也可见蚀变和矿化发育,指示闪长岩与角砾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角砾岩的石英胶结物和含矿石英脉的δ~(18) O_(H_2O)在-2.7‰~0.1‰之间、δD_(V-SMOW)在-71.5‰~-85.9‰之间,指示矿化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因,与五龙金矿晚阶段成矿流体性质基本相同。闪长岩的锆石U-Pb测年指示其结晶年龄为120.9 ± 1.3Ma,与五龙金矿成矿时代近于一致。闪长岩与五龙成矿系统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可以作为"桥梁"连接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无铕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以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的微量元素特征,其(~(87)Sr/~(86)Sr)_t值在0.711~0.712之间、ε_(Hf)(t)值在-8.2~-9.0之间、ε_(Hf)(t)值在-21.2~-22.8之间,推测其主要为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认为富含相容元素的幔源岩浆源区是金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五龙矿床石英脉型金矿与热液角砾岩型铅锌矿化属于同一岩浆热液系统的不同位置的表现样式,预测整个成矿系统深部可能发育有赋存于岩体(株)内外接触带的席状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