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21.
子弹从枪管发射的时候,会留下独一无二的痕迹。  相似文献   
22.
范洪顺  王碧泉 《地震学报》1992,14(7):629-634
研究了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 的知识表示.ESEP 的知识表示模型为 ESEP/K,它从地震预报领域知识的特殊性着眼,结合了产生式表示和过程表示两种知识表示方法,在产生式规则中,除常用的证据组合方式AND和OR外,我们还设计了三种新的证据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机器人、工业过程控制、遥感、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概念、原理、功能模型,其融合方法主要介绍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由于D-S证据理论存在处理大量不确定的系统估计问题的特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势态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24.
苏鲁超高压带是否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用何种方式延伸,成为很多地质学家注目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陆块中,识别出一个含有榴辉岩的变质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透镜体出露于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是230Ma和~880Ma,围岩片麻岩的年龄约为810~820Ma;(2)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3)南北朝鲜两个主要的古生代沉积盆地与华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都不具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提出了地壳拆离与逆冲模式,即华北与扬子陆壳的碰撞带沿朝鲜半岛西缘、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扬子陆壳俯冲带的深部(超高压部分)未在朝鲜半岛地表出露,下地壳(高压部分)从俯冲带拆离并逆掩到地表(洪城杂岩),以透镜体(岩片)状插入京畿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没有形成横穿朝鲜半岛的变质(造山)带。临津江带和沃川带有可能是扬子陆块的上地壳,它们从下地壳拆离、逆掩到地表,现在的展布状态是受到中生代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5.
陕西旬北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含矿层位,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地层和断层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在ArcView平台下运用证据权重法对该区进行了资源远景区预测,圈出了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6.
笔者通过改进先前提出的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重新对青海东昆仑地区Au、Cu和Co3矿种进行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将各矿种的远景区按成矿潜力大小划分为A、B、C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多个单矿种远景区合成综合成矿远景区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最终圈定出青海东昆仑的综合远景区25个,并对它们也按成矿潜力大小划分为A、B、C三级。从青海东昆仑地区已知Au、Cu、Co矿床(点)在各综合远景区内的数量和规模分布情况来看,结果令人满意。青海东昆仑地区的综合选区研究成果可望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部署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T.  M.  Hill  J.  P.  Kennett  D.  L.  Valentine  庄畅 《海洋地质》2010,(1):14-23
俄勒冈州外海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的发现,为研究甲烷对活体有孔虫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机会。2002年在水合物脊南部高点获取一批岩心。样品经保存和染色后用来测定Uvigerina peregrina、Cibicidoidesmckannai和Globobuliminaauriculata3个底栖有孔虫属种的活体(经染色)和死体的碳同位素(δ13C)组成。有孔虫样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未发现有成岩作用或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迹象。渗漏区活底栖有孔虫单体记录的乎δ13C值在-0.4%--21.2%0之间,说明受高浓度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渗漏区底栖有孔虫护C平均值(由单体样品计算)范围在-1.28%--5.64%0之间,而背景区(没有甲烷渗漏)的介于-0.81%--0.85%之间。为了解环境因素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的影响,对细菌席和蛤床两种截然不同的甲烷渗漏环境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细菌席区的有孔虫单体比蛤床区的具有更负的δ13C值。我们解释这种差异是食物来源或共生细菌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结果,通过溶解无机碳(DIC)作用于底栖有孔虫,使其δ13C值负偏移。对比活体和死体底栖有孔虫的δ13C值,并未发现统计上的差异。这说明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未在观测到的同位素组成中起主导作用。然而,少量极度亏损δ13C(〈-12%)的死体底栖有孔虫确实显示了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对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潜在证据。  相似文献   
28.
第一百四十二条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相似文献   
29.
30.
The study provides one of the first lines of evidence showing linkages between Antarctic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in response to ENSO,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sediment biomarkers. In addition to sediment biomarkers, field measured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ere also recorded from Prydz Bay, Eastern Antarctica.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ield measured phytoplankton showed significant El Ni?o/La Ni?a-related succession during 1990 to 2002. In general, the number of algae species decreased during El Ni?o and La Ni?a years compared to normal years. Austral summer monthly vari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chlorophyll-a (Chl-a),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dicated that ENSO impacted the timing of phytoplankton blooms during 2007 to 2011. Phytoplankton blooms (indicated by Chl-a and POC) preceded the increases in SST during El Ni?o years, and lagged behind the SST increases during La Ni?a years. Stratigraphic record of marine sedimentary lipid (brassicasterol, dinosterol and alkenones) biomarkers inferr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different algae (diatoms, dinoflagellates and haptophyt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El Ni?o and La Ni?a events.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diatoms increased, with that of dinoflagellates being decreased during El Ni?o years, while it was reversed during La Ni?a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