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6篇
  免费   2394篇
  国内免费   3338篇
测绘学   366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1935篇
地质学   11264篇
海洋学   79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838篇
自然地理   48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295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8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源分析、碎屑岩成分特征和区域构造综合对比表明毛坪变质沉积岩系的主体属古生代秦岭古岛弧弧前沉积。该岩系位处秦岭商丹带东部,是南、北秦岭结合时首先发生点接触/碰撞的部位。南、北秦岭的结合由石炭纪早期的点接触/局部碰撞到中三叠世末最终全面碰撞造山的完成,其间经历了晚海西期的长期板缘构造演化。毛坪地区变形序列和构造发展反映出这一独特的演化进程,为研究南、北秦岭以及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时代和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2.
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渡河断裂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度河断裂的几何学分段、运动方式和剩余变特征,指出晚更新世以来雾渡河断裂可能较为稳定。在暂不考虑全断层同时滑破的前提下,分段计算各段潜在地震强度为5.0≤M≤6.0。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6,18(1):25-29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龙门山断裂带测区,选取3个小区深钻孔系列的岩心,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估算了该断裂带岩体中储存的宏观残余弹性应变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996.
天水地震区深部地温场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天水地震区上地壳地温场。结果表明,影响该区浅部(层)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是基底构造和断裂构造。祁连褶皱系为高热异常区,秦岭褶皱系为低热异常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地温梯度带。认为该带历史地震的发生与热应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9.
国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玉琳 《黄金地质》1996,2(3):76-80
着重介绍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控矿因素,成矿动力学,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