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赞皇变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赞皇变质杂岩区位于阜平杂岩南部,地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段,和中部带北段杂岩一样,是洞悉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区变基性岩可分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两种,二者均以似层状方式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或长英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亦可呈透镜状,二者后期与围岩一起共同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02.
本文基于1979~2019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数据和二维阻塞指数,探究了冬季两类(中部型和东部型)厄尔尼诺背景下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对太平洋地区阻塞频率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出现频次较高且平均振幅较强的位相3和7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类厄尔尼诺背景下MJO第3位相期间,MJO激发的遥相关位置相似,均对应极地地区(白令海地区)正(负)的位势高度异常,从而使高纬度太平洋地区均出现正的阻塞频率异常。在东部型厄尔尼诺背景下MJO第7位相(EP7)期间中高纬太平洋地区存在正的阻塞频率异常。但是在中部型厄尔尼诺背景下MJO第7位相(CP7)期间没有大范围显著的异常阻塞频率。这是因为EP7期间MJO激发的异常Rossby波源位于急流核区的西北部,使得MJO的遥相关可以传至50°N以北,引起中高纬度地区有利于阻塞频率增加的位势高度异常。然而CP7期间MJO激发的异常Rossby波源位于急流核区内部,使得对应的遥相关仅在副热带急流中传播,对高纬度地区的位势高度影响较小,导致该时期内没有大范围显著的阻塞频率异常。最后本文使用ECHAM4.6气候模式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03.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8.5±2.0)Ma(MSWD=2.8);岩石高Si、富Fe、高K、低Sr和Eu,相对富Nb和富Zr,高10 000×Ga/Al(3.0~3.1);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值为805℃;综合判定该套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的εHf(t)值为+5.28~+8.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83~832 Ma,指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扎赉特旗地区的古亚洲洋残余洋盆在二叠纪闭合并进入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本区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04.
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克利帕顿和克拉里昂断裂带之间的研究区处于远离大陆的远洋深水环境,区内断裂构造和火山活动非常发育,热水活动强烈,由此形成一系列与热液活动及蚀变沉积有关的矿物,如磷灰石、碳磷灰石、稀士磷灰石、磷铝锶石、重晶石、碳酸钡矿、泡铋矿及非晶质SiO_2球。这都说明大洋中热水溶液活动并不仅限于洋脊轴部和裂谷地区,只要有较大规模的断裂存在.机会有热水溶液活动或海底热泉出现,随之会形成一系列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