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地形起伏是约束山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山地平原过渡带其约束作用更为显著。以位于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的豫西山区为例,基于20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并提取地形起伏度;以1∶10万土地利用、乡镇人口和县域各产业数据为基础,建立人口和经济空间化模型,同时生成200 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和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基于栅格单元定量揭示了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并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豫西山区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58.6%的区域地形起伏度小于等于0.5个基准山体的高度(相对高差≤ 250 m);空间上呈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与海拔、坡度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与坡度的相关性更大。② 被选作验证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与对应模拟值的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43和0.909,表明空间化结果能反映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实际状况。③ 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强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分别为0.911和0.874;豫西山区88.65%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5的地区,88.03%的生产总值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3的地区。相对人口分布,研究区的经济发展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的集聚态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2.
豫西卢氏五里川地区新发现的柳树湾铀矿碱交代成矿作用明显,对于豫西成矿带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具有直接指示意义.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定年等研究,认为早古生代中期,深源岩浆上侵、熔融、交代中元古代秦岭微陆块,形成富碱含铀的灰池子岩体(429.4±5.3 Ma)和花岗伟晶岩(417.4±2.3 Ma);早古生代晚期,混有幔源成分的含U、Na、Zr、Hf流体和含U、K、Nb、Ta流体富碱流体交代花岗伟晶岩,塑造了柳树湾花岗伟晶岩铀矿床;富碱流体在改变了岩体及伟晶岩的碱质(K+Na)、硅质(SiO2)、REE和Zr、Hf、Ti等元素分布环境的过程中,导致锆石U-Pb、白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封闭体系受损.碱交代作用是岩体、花岗伟晶岩成岩以及柳树湾铀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3.
豫西地区中上三叠统主要出露在济源、义马、伊川和南召一带。印支期秦岭造山运动控制和影响着邻区中上三叠统盆地属性和沉积地层展布。通过观察研究区野外露头剖面,发现中上三叠统发育一系列典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底辟、枕状构造、液化柱、液化卷曲变形、负载、球-枕、火焰状构造、液化角砾岩。这些软沉积变形在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复现性,在侧向上表现为沿地层连续展布,表明该时期研究区内地层受到频繁强烈的地震影响。通过对这些软沉积现象的识别和形成机制解释,判定其触发因素为秦岭造山过程中伴生的地震。区内地层中震积岩的存在即是对秦岭造山过程中构造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4.
45.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砂岩中普遍发育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tures),简称MISS构造,这些MISS构造在过去通常被误认为前寒武纪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本文对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MISS构造的形态、结构及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MISS构造有4种类型:多边形网状裂隙构造、纺锤形裂隙、鸟足形裂隙和典型的正弦曲线型Manchuriophycus构造。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发现,不仅表明这些砂岩层面上曾经存在微生物席活动,对今后与一些微生物席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过去被误认为各种遗迹化石的修定提供了证据,而且对恢复前寒武纪沉积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姚旭  周瑶琪  李素 《现代地质》2013,27(6):1340
焦作-禹州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沉积相可划分为5类: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障壁岛相、泻湖-沼泽相和潮坪相,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风暴沉积事件普遍发育。开阔台地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含量高且较为破碎,以LREE明显富集,∑REE、(LREE/HREE)N值与Fe含量正相关为特点,反映古水体开阔、动荡且富含生物碎屑和胶体。局限台地主要沉积泥晶灰岩,古水体环境表现为受限、相对安静的特点。研究区太原组下部灰岩段的底部灰岩形成于海侵体系域(TST),生物碎屑含量、∑REE相对较高且轻重稀土无显著分异,Sr/Ba比值小而Ba丰度高;顶部灰岩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HST),显示台地水体逐渐受到限制,陆源控制作用减弱,演化为更加安静低能环境。不同体系域中局限台地灰岩的对比分析,可为恢复南华北二叠纪陆表海盆地古地理特征及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7.
《地学前缘》2017,(2):176-185
陆院沟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主成矿期载金黄铁矿存在原生、改造、增生、新生以及多型叠加等结构类型,这种单期黄铁矿显示复杂成矿过程的现象说明对黄铁矿的形态结构分类和原位测试是极为必要的。在宏观期次研究的基础上,对成矿期黄铁矿进行形态结构分类和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是预富集期、主成矿期和晚成矿期3个阶段的产物,3个阶段普遍显示富S亏Fe、富Ni亏Co的沉积型特征,晚期显示了亏硫富铁的变质型叠加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黄铁矿的形态、结构和成分标型是不同成因及演化过程的产物,对矿床成因判别和找矿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以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作用格局和内部空间组织两方面考察其空间结构。引入场强模型,以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和最短时间距离为评价变量,通过区域作用力的评价反映港口城市的区域作用格局;运用网络分析方法,通过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分析构建港口城市内部空间组织拓扑结构来反映港口城市地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结果:①区域作用格局可将辽宁省港口城市区域作用划分为实力型、区位型和弱势型3种类型;②内部空间组织结构上,丹东空间联系能力相对较好,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空间联系能力各有侧重,葫芦岛能力较差;③大连市在港口城市地带中处于核心地位,带动6市协调互动共同形成和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高秀花  朱锁  龙文华 《地下水》2009,31(3):54-57
内蒙古翁牛特旗--库伦旗地区是严重缺水区.地下水一直是该区工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及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提出实现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即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必须科学开发、避免集中开采、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源替代、水源切换、水资源保护、水价体系以及加强立法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0.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一大型隐伏铝土矿,属华北地台G层铝土矿。以系统的中—深部钻探工作为基础,根据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将郁山矿区内上石炭统一段分为2个相和4个微相。提出郁山铝土矿床含铝岩系形成于滨海泻湖潮坪环境,铝土矿主要赋存于豆鲕状(含砂砾屑)铝土矿微相中,为局限潮下带上部环境;认为郁山矿床含铝岩系经历了3期规模不断增大的突发海侵到缓慢海退的沉积环境演化旋回,并形成矿床的3个铝土矿层,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区内最连续的铝土矿层(体)。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台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