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47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本文是根据“康滇地轴”的地壳演化历史和铀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探讨“康滇地轴”的铀成矿环境,认为“康滇地轴”既有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各种成矿理论为指导选择有利地段,对“康滇地轴”进行第2轮找矿。  相似文献   
152.
153.
胡瑞忠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0,36(4):317-325
本文主要根据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希望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上升热液浸取成矿过程中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表明,虽然热液在上升过程中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但是,铀源体中的四价铀在深部相对还原性热液作用下的氧化迁移(浸取)以及热液中的六价铀在浅部相对氧化性条件下的还原沉淀(成矿)都是可能的。这主要取决于热液演化过程中∑CO_2的动态以及受其制约的热液中六价铀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54.
谭鸿赞 《铀矿地质》1990,6(3):145-151
本文通过热力学的计算方法,确定了测老庙盆地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分析了铀在水中的迁移规律和沉淀条件。并应用饱和指数的找矿机理,对测老庙盆地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涂光炽 《铀矿地质》1990,6(6):321-325
经过野外和室内工作,作者提出,西南秦岭与西南贵州都是铀-金-汞-锑-砷(主要是雄黄雌黄,有时毒砂也重要)-铊成矿带。铀矿床的存在使这两个成矿带似乎区别于卡林成矿带,但实际上三者大同小异。本文概略讨论西南秦岭与西南贵州成矿带铀矿床与金矿床的地质背景、矿物组合、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化学及成矿机制并与卡林型金矿床对比。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概述了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史,在总结花岗岩体铀、钍矿化资料时,发现含铀、钍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有金矿。铀、金向构造带转移并活化成矿的主导因素是深熔作用和酸性岩浆作用。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年龄、复式岩体群分布和重要构造部位,划分了7个岩区,并研究了铀、钍和金的矿化特征。最后总结了找矿方向,认为在本区寻找与侵入体有关的金、铀矿床是有前景的。同时对南秦岭与扬子区金矿新类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7.
中国东部中生代产铀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铀火山岩与非产铀火山岩存在岩石、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性差异;中国东部产铀火山洼地均形成于幔隆翼部重力高梯度带基底隆起构造环境,而火山洼地中铀的晚期主成矿作用,则以白垩纪拉张环境下贯入的中基性岩脉为先导,随后与之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8.
159.
河南西部“山西组”含大羽羊齿植物的层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  姚庚云 《地层学杂志》1991,15(3):215-220,208
<正> 大羽羊齿类植物是二叠纪华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始现时间一直是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华北山西组中发现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的报道,但由于对山西组的含义认识不同,或者没有图片佐证,因而大多对此持保留态度。本文以河南西部(图1)几个“山西组”剖面中产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的层位为例,讨论一  相似文献   
160.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1,7(6):335-337
通过铀矿综合区调,在化尖地区发现伟晶状花岗岩脉群长约8—17km,宽约2—4km,特别在尖扎附近分布集中。主要矿石矿物为晶质铀矿、铀石,铀矿化主要富集在伟晶状花岗岩内黑云母集中区、伟晶状花岗岩脉与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接触带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