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57篇
  免费   7302篇
  国内免费   8685篇
测绘学   3582篇
大气科学   6714篇
地球物理   7906篇
地质学   20300篇
海洋学   2874篇
天文学   518篇
综合类   3410篇
自然地理   3740篇
  2024年   305篇
  2023年   1148篇
  2022年   1397篇
  2021年   1527篇
  2020年   1137篇
  2019年   1464篇
  2018年   1122篇
  2017年   1149篇
  2016年   1173篇
  2015年   1369篇
  2014年   2382篇
  2013年   2013篇
  2012年   2101篇
  2011年   2051篇
  2010年   1980篇
  2009年   2262篇
  2008年   2218篇
  2007年   1839篇
  2006年   1797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535篇
  2003年   1644篇
  2002年   1536篇
  2001年   1619篇
  2000年   1232篇
  1999年   1140篇
  1998年   1078篇
  1997年   1048篇
  1996年   1035篇
  1995年   941篇
  1994年   775篇
  1993年   652篇
  1992年   698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479篇
  1989年   392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往关于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性的主要文献所采用的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及其结论的科学性作了述评,认为得出的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明显或不明显的结论尚缺乏充分的依据,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在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化学研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火山群的重要区段开展了野外踏勘、气体普查,特别是用放射性气体测量方法对火烧山、老黑山、笔架山、药泉山等火山区进行了Tn、Rn测量。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和研究了Tn、Rn等气体和火山、火山活动、断裂构造、断裂活动性及其他地质条件的关系,初步查明了五大连池火山区的气体组成特征、分布和形成规律,对地下主要气体的成因、气体和火山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对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观测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4.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屑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系代替原方法的二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根据指标值将挑选出的线型条带修正到更淮确的位置。将原算法与改进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数据集以按寻地震带,结果表明,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较Blade算法有显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断层异常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3,23(2):121-126
系统分析了青藏块体边界断层的形变资料,研究了断层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孕震影响范围达到青藏块体的周边地区;发震断层所在的构造带震前断层活动最为剧烈;加强对构造块体断层整体活动的宏观动态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判定未来强震发生的危险地段;震后应力将转移并集中到西秦岭构造带及其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997.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重阳  李辉  付广裕 《地震学报》2003,25(2):163-171
为了研究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或前兆表现,利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内高精度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 采用稳健或抗差-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和多断层位错模型,首次初步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滑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1990~1997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较好地反映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孕育过程.其主要前兆模式图象具有主震余震型特征,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998.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64,自引:7,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地区的奔子栏——唐克深地震测深剖面以NNE走向穿越松潘——甘孜造山带.根据人工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的震相走时和相关的振幅信息,确定了该剖面二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剖面的地壳结构可分为5层,其中第1,2,3层为上地壳;第4,5层为下地壳.上地壳中部普遍存在低速异常带,但龙日坝以北,这一低速带与其上覆的低速基底合为一体.同时,沿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较强的横向变化.据此,可将剖面分为4段,即甘孜——理塘断裂以南、甘孜——理塘断裂至鲜水河断裂、鲜水河断裂至龙日坝断裂和龙日坝断裂以北. 这与区域构造划分基本一致. 地壳厚度沿测线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即从金沙江畔的62 km减小到黄河附近的52 km. 根据PmP震相分析,莫霍界面深度在鲜水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变化.全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较低,为6.30 km/s.奔子栏——唐克剖面揭示了该地区的造山带型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剖面的中部,该地区的上地壳速度为正异常,而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负异常.笔者认为,这是一类有利于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