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107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潘家伟  李海兵  吴富峣  李宁  郭瑞强  张伟 《岩石学报》2011,27(11):3449-3459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对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同震位移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量的结果,对玉树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同震位移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震的破裂机制和破裂过程进行了探讨,取得如下认识:(1)玉树地震形成了沿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段(甘孜-玉树断裂)分布的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西段破裂带分布在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拉分盆地中,长约19km;东段破裂带沿扎曲河南岸及巴塘河西岸山坡展布,长度约31km;上述两条破裂带之间存在约15km的地表破裂空区;(2)野外测量获得玉树地震的最大同震位移量为2.3m,位于东段地表破裂带中部郭央烟宋多附近;(3)地表破裂和野外构造地貌特征均反映了发震断层处于走滑伸展环境,断层左旋走滑过程中伴随正断作用;(4)地震波反演结果和地表破裂分布特征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包括两次子事件,分别在地表形成了隆宝湖破裂带和扎曲河、巴塘河破裂带,隆宝湖及玉树县城西侧的山间谷地是在甘孜-玉树断裂长期活动的破裂带阶区转换拉张过程中形成的两个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202.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发育多个拉分盆地和断裂湖;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为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倾滑分量不大,倾向总体西倾,且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0~12 ka或更短。  相似文献   
203.
试论南中国海盆地新生代板块构造及盆地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地处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互带,是西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对探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相互作用及油气勘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备受关注但仍存争议.综合目前该区及外围已有的大地构造等方面的资料,本文从探讨南海外围的构造格架及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入手,分析了南海及外围板块...  相似文献   
204.
老挝在2009年修订了《投资法》,不断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环境,并在成立外资企业审批方面简化了手续。投资者在较落后的地区投资,《投资法》还有充分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5.
肖伟峰  周新桂  王宗秀  张林炎 《地质通报》2011,30(11):1721-1726
燕山中段东西向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侵入断层中的辉绿岩脉的直接测年可以给出一个年龄上限.侵入密云-喜峰口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和角闪石Ar-Ar测年发现,锆石U-Pb年龄为290~125Ma,没有一个谐和年龄;角闪石Ar-Ar坪年龄为123.5Ma±1.5Ma.Ar-Ar年龄与最年轻的...  相似文献   
206.
老挝在2009年修订了《投资法》,不断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环境,并在成立外资企业审批方面简化了手续。投资者在较落后的地区投资,《投资法》还有充分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7.
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古近纪莱州湾凹陷大规模断陷、郯庐断裂右旋走滑和垦东凸起大规模隆升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系统发育,根据断裂性质及发育规模将断裂划分为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组合,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及保存都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莱州湾地区油气成藏规律并结合渤海其他区域近年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莱北1号断层、斜坡区东西向反向正断层和走滑末端雁行式断层三类大规模调节断层对于油气成藏影响作用较大,这三类断层所控制的圈闭也是莱州湾凹陷及围区下一步勘探获得突破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8.
雪峰造山带南段靖州盆地成因性质及形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道远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中国地质》2013,40(4):1079-1091
靖州盆地是位于雪峰构造带南段的一个NE向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小型陆相盆地,前人研究提出其为NNE向溆浦-靖州大断裂左行走滑形成的拉分伸展盆地.本文对靖州盆地构造特征、T3-J2沉积和原型盆地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盆地实为挤压类前陆盆地,主要依据有:①沉积物高成熟度以及残留盆地边界与盆地周缘先期地质界线总体协调一致,说明盆地沉积时为挤压挠曲作用下形成的低缓洼地;②沉积物高成熟度和远源特征,指示盆地形成于相对稳定构造环境;③盆地北端T3-J1沉积空间由岩层弯曲下凹提供;沉积物产状变化指示J2盆地受到NW向挤压并产生持续褶皱变形;沉积物特征指示沉积环境西浅东深,进一步暗示J2盆地发展受控于NW向挤压与东缘逆冲块体的重力载荷;④盆缘伸展断裂少见,因挤压形成的小型走滑断裂、逆断裂、共轭剪节理等则多见;⑤从溆浦-靖州断裂走向偏转情况来看,该断裂左行走滑时靖州盆地所处部位应为挤压区而非拉张区.据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及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SN向挤压、中侏罗世区域NWW向挤压和NNE向左行走滑有关.  相似文献   
209.
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观察、测量与分析,特别是综合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第四纪活动性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表明现今华北地块南部NWWNW向断裂活动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性质;在前新生代构造基础上发育的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带和新构造期发育的新乡-商丘断裂带是具有走滑性质的新生代壳内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介休-新乡-溧阳和巴东-泉州-台湾地震带西北部的深部存在两个NW向构造带,在地幔可能汇聚为一条构造带。综合这些断裂及其所控断陷盆地的展布特征,明确了该区的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的运动学关系。即在应力应变基底格局的制约下,两个NW向构造带强烈的左旋走滑拉分运动作用下导致华北地块南部发育拉分盆地,NW向新断裂的形成和先存NNE、NW及近EW向断裂的复活,控制了新生代复杂的断裂或断块构造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10.
老挝琅南塔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与2007年班南坎Ms6.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老挝班南坎6.6级地震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